-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论文摘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民工潮”作为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趋
势,已渐渐为人们所接受。正当社会各界将目光聚焦在大规模人口流动所造成的三
农问题、流动儿童、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问题时,聚积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却有愈演
愈烈之势。所以当2002年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后,“留守儿童”
便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成为了教育学、社会学、人口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焦点。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托,除了运用参与式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
等传统的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外,还借鉴了生命历程的研究理论。试图从横
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及其过程中的保护性因素。
正文按照研究方法划分为三大部分:在质性研究部分,研究者深入不同地区农
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采用半结构化访谈,以及暑期支教的参与式观察从人际关
系、行为表现、情绪控制、心理支援和生活信心五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
应状况进行了考察。调查显示,留守经历并不一定导致留守问题的产生,农村留守
儿童社会适应的状况是由儿童所处环境中诸多危险性因子和保护性因子共同作用的
结果。
在实证研究部分,通过对安徽、河南、湖南、山东等六地十所中小学一千多名
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进一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保护性因素
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在自尊、心理控制
源以及社会适应性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高自尊和内控归因这两种积极心理品
质作为保护性因子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发挥了保护作用。
在生命历程研究部分,本文以洋洋和贝贝的生活史为切入点,从动态的视角展
现了社会转型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历程的建构和制约作用,以及留守儿童自己主动
建构生命历程的过程。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适应性 积极心理学 生命历程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及其保护性因素研究
Abstract
Since 1980s, “The farmer-worker boom” took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society
urbanization inevitably, gradually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people. Just when all social
circles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of “three-dimensional rural issues”, “floating children”,
which were caused by large-scale population flow. The accumulated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ountryside beca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So whe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ountryside become concerns for people, the issue was soon occupied the
research focus of education , sociology, demology and psycholog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tudy try to probe into the socialization
and it’s protective factor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ountryside through comparison and
longitudinal studies using classical social psycholog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