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走进高考2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VIP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走进高考2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案 (1)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由于文学作品是客观现实生活在作家、诗人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所以艺术形象既包含社会客观因素,也包含着作者认识生活的主观因素。在每一个形象中,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解全诗的主旨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 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他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分析】 这道题是典型的理解主旨题,题目中每一问都与主旨有关。 从标题“九日”及全曲内容看,此曲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表达主题的句子应是“倦客思家”。 一读到“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就会联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因为诗句创设的意境相同,都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景象的稍纵即逝,来衬托现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恋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启示】 主旨,就是通过诗歌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种思想和感情。它或是作者阐发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人生、历史的反思认识等等。我国古代诗歌所表现的主题主要有: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昔盛今衰、怀古伤今、忆友怀旧、思乡念亲、别恨离愁等。 二、 分析作者的态度 【例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又突出表现了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题目中第(1)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第(2)题考查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启示】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与理解主旨密切相关。因为很多时候,主旨往往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某个人、对某件事、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态度。态度多半是抽象的,它或用诗中某句话来表达,或借景物来抒发,或托某物来显示。 三、明确诗作的意义 【例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在表达主题方面起了怎样的作用? 【分析】 此题重在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帮助读者认识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边塞诗历来有两类固定的主题:一是抒发戍边将士征战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一类是控诉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揭示其带给包括征战将士及其亲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深重灾难。然而,陈陶的这首《陇西行》却转换艺术表现的视角,重在揭示已成黄泉鬼的丈夫和妻犹盼夫归的梦境之间的巨大反差,令人嗟叹不已!这是多么残酷的社会现实呀!惟其如此,痛恨战争、同情百姓的感情才更强烈,愤怒控诉、无情揭露的力量才更猛烈,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思想内容才显得更深刻!语调激昂壮烈的前两句,越把征战将士冲锋陷阵的气概写得刚强有力,对比就越强烈,主题就表达得越鲜明! 【启示】 明确诗作的意义,包括或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对认识诗人所处的社会有何意义,对认识某一历史事件有何价值),或指出该诗的局限性(要做到知人论世,实事求是,不要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格调高雅还是平庸,感情积极还是消沉,等等。 要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好此类诗歌鉴赏题,必须注意以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