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细铜导线之放电结球织构与接合界面特性研究.pdfVIP

超微细铜导线之放电结球织构与接合界面特性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微細銅導線之放電結球織構與接合界面特性研究 洪飛義助理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奈米科技暨微系統工程研究所 06-2757575#31395 fyhung@mail.ncku.edu.tw 本研究利用打線機針對線徑 20μm 之銅線,以放電的方法產生結球,並進行微觀組織特徵之解 析;此外銅線與樹脂界面層的特性亦一併觀察。實驗結果顯示銅線與樹脂在 175℃溫度下進行長 時間的反應,並透過 nano-indentation測試,可確定界面層特性與硬度變化關係,而微氧化銅線 直接影響成球不良,透過奈米硬度曲線能協助釐清界面層機制。 關鍵字:微氧化銅導線, EFO 放電結球,Cu/Resin界面分析 1 、前言 氧化處理,實驗流程圖如圖 所示。1 積體電路晶片訊號連接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 打線接合 (Wire Bonding) 2. 捲帶自動接合 (Tape Automated 2-3 放電結球 Bonding: TAB) 3.覆晶接合 (Flip Chip:FC) ,其中以打線接合 經氧化之線材以熱音波 (Thermosonic)銲線機,利用EFO [1] 的技術使用最為廣泛 。目前打線接合的製程仍以金線為主, (Electronic Flame Off) 過程放電產生低電流高電壓能量,將 但由於金的價格昂貴,銅線製程的開發成為電子構裝最重要 線材之尾端熔融成球,此過程在保護氣氛下進行氣體成分為( [2] 的課題之一 。銅的導電性遠高於金及鋁,因而可保有良好的 95%N2 + 5% H2) ,氣體流量皆控制在1 l/min 。放電結球過程 散熱性及功率,且因應高密度封裝,銅線更有其優勢。但銅 及保護氣體裝置之示意圖如圖 所示。2 線有延展性不足及容易氧化之問題,且在接合後覆蓋在元件 上之樹脂與銅線之間界面層的產生,也會造成電路破壞。本 2-3 銅線與樹脂界面層 研究透過線上熱處理將深抽後之銅線退火處理,提升其延展 將樹脂包覆銅線之試片(如圖 所示3 ) 分別進行大氣下進 性,再將其銅線做氧化處理,並將氧化過之銅線放電成球, 行 175℃,500小時及1000小時熱處理。 進行氧化行為與線材微觀組織的觀察;另一方面,本研究設 計銅線與樹脂在 175℃溫度下進行長時間的反應,分析銅線與 2-4 微觀組織分析 樹脂之間界面層生成特性。 利用冷鑲埋將氧化結球線材進行鑲埋,經研磨拋光至 0.04μm ,拋光後使用濃度約為3%的之 FeCl3 (aq)進行腐蝕, 2 、實驗步驟與方法 腐蝕時間約為 15~30秒,再以OM觀察之;樹脂包覆銅線之試 2-1 深抽銅線退火熱處理 片亦經相同條件拋光後,以SEM進行觀察。 本研究之實驗材料採用純度為4N(99.99%)之純銅,經深 抽至線徑20μm 。線上熱處理處理溫度與時間分別為610℃, 2-5 Nano-indentation測試 0.02秒。 Nano-indentation測試為將樹脂包覆銅線之試片進行研磨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