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质量浓度苯酚连续暴露对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影响
胡庚东, 陈家长, 尤洋, 瞿建宏, 范立民, 马晓燕, 吴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与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081
苯酚是中国地表水中的第一大类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RAPD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因差异分析技术,具有简单灵敏和快速的优点;微核试验简便、快速、可靠,已经成为筛选化学诱变物的经典的短期试验方法。运用RAPD技术和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析评价了低浓度苯酚连续暴露对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DNA的影响,为保护罗非鱼的种质资源、提高罗非鱼的质量安全提供依据。RAPD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能扩增出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引物中,引物S327能检测出0.005 mg (L-1以上质量浓度苯酚暴露前后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差异,而小于0.002 mg(L-1质量浓度的苯酚对罗非鱼基因组DNA没有影响。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的苯酚连续暴露后,0.005 mg(L-1以下的质量浓度组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0.01 mg(L-1以上的质量浓度组可诱导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产生微核。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苯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对鱼类DNA产生影响。
遗传毒理学;苯酚;罗非鱼;DNA;RAPD;微核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73-06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含酚废水,如焦化厂、煤气厂、煤气发生站、石油炼厂、木材干馏、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玻璃纤维、油漆、消毒剂、化学试剂等工业废水,其中以苯酚为主,而且毒性最大[1]。苯酚(phenol)俗名石碳酸,分子式为C6H5OH,熔点为43 ℃,沸点为182 ℃,相对密度为1.0576,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及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常呈粉红色。苯酚是一种细胞原浆毒物,其毒性作用是与细胞原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变性蛋白质,使细胞失去活性。它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取决于毒物的浓度,低浓度时可使细胞变性,高浓度时使蛋白质凝固,低浓度对局部损害虽不如高浓度严重,但低浓度时由于其渗透力强,可向深部组织渗透,因而后果更加严重[2,3]。苯酚对鱼类具有毒害作用,低浓度时可导致鱼血细胞数目减少,鳃及咽部破坏,腹腔出血,脾脏肿大;较高浓度下能使鱼类发生急性中毒,并导致死亡[3]。受苯酚污染的鱼肉中带有煤油味,对其食用品质及人体健康会造成影响。罗非鱼(Tilapia)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拥有国际性市场的水产养殖品种,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创汇养殖鱼类之一。因此,研究苯酚对罗非鱼的遗传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至今尚未见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
目前,评价化学物质对生物体DNA影响的方法主要有微核试验、姐妹染色体交换、Ames试验等[4]。微核试验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由Matter[5]和Schmid[6]建立的一种在细胞水平上分析DNA损伤的技术。该技术简便、快速、可靠,已经成为筛选化学诱变物的经典的短期试验方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是1990年由Williams[7]等提出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通过以随机的短链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作为引物,对生物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的DNA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RAPD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基因差异分析技术,具有简单灵敏和快速的优点,可用于分析化学物质对生物体DNA的影响,在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8]。
本文通过细胞水平的微核试验和分子水平的RAPD试验,旨在客观、有效地分析和评判低浓度苯酚连续暴露对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影响,以期为保护罗非鱼的种质资源、提高罗非鱼的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苯酚(分析纯AR.,上海化学试剂厂生产);蛋白酶K,V酚V(仿V(醇25∶24∶1,EB,TaqDNA聚合酶及其配套试剂,dNTPs,PCR-Markers,均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
试验所用罗非鱼(Tilapia)为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试验场提供。平均体长为(13.0±1.0)cm,平均体为(70.0±5.0)g。试验前经筛选和驯养10d以上,自然死亡率低于5%。试验前每按鱼体的1%投喂自制的人工颗粒饵料。为防止饵料与试验物质反应,试验前开始禁食。试验用水族箱为45 cm×45 cm×65 cm玻璃水箱,水箱有效体积为8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速三标质量月活动总结.doc VIP
- JJF(新)91-2023《医用牵引器校准规范》.docx VIP
-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课件.ppt VIP
- 香港的建筑业管理【参考】.docx VIP
- 2024.12.13+理论攻坚-药理学2+李晓棠++(讲义+笔记)(2025全国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系统班图书大礼包).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异麦芽酮糖市场供需现状与竞争前景分析报告.docx VIP
- 达梦数据库安装手册.doc VIP
- 编码t-PA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制备体系的关键技术与优化策略研究.docx VIP
- 土方量测量报告.pdf VIP
- 2024.12.12+理论攻坚-药理学1+李晓棠(讲义+笔记)(2025全国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系统班图书大礼包).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