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近现代财政制度沿革 第一节 中国古代财政概况 一、古代财政概念 《荀子·富国》:“节其流,开其源,……是知国计之极”。 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陆贽:“资国养人”。 欧阳修:“量民力而制国用”。 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张居正:“务使岁入之数常多于所出”。 二、财政基本原则 (一)量入为出 儒家财政正统理论原则。每年岁末根据收入安排明年支出,并留备荒余地。基础是薄税敛。 (二)量出为入 与现代不同,是临时举措。汉武帝曾采用,盐铁均输,根据支出提高收入。 唐代杨炎行“两税法”,正式提出“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受到批评较多。 在生产力有限的条件下,量入为出是维持社会稳定的良方,但实际常违背。 第二节 清朝后期的财政 一、国门打开后的财政变化 (一)关税、盐税自主权的丧失 1853年英美法三国成立代征上海关税机构。 1854年与上海道台吴建彰订立协定,成立“关税管理委员会”。 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上海规则推广全国。 1859年,英人李泰国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863年赫德继任。 (二)财政支出的激增 ⒈赔款费 ⒉债务费 ⒊洋务费 ⒋军事费 (三)银贵钱贱 ⒈原因: 白银外流引起,鸦片贸易、巨额赔款等。 ⒉现象: 制钱贬值,白银购买力提高。法定比价银1两=制钱1000文,战后很快超过2000文。 ⒊影响: ⑴小生产者受害最大,收入钱,纳税银; ⑵农工商业萎缩,政府收入减少,财政困难; ⑶国际银价上涨,进口商品的竞争力提高。 二、财政危机和弥补措施 (一)财政危机 19世纪50至70年代发生严重财政危机,入不敷出。 主要是军费:1855~1877年,镇压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民起义等军费11.18亿元,平均每年4000万元。政府常年收入为3900~5300万元。 70年代后趋缓。 (二)弥补财政赤字新措施 ⒈关税:海关税远远 超过常关税。 ⒉厘金 1853年清军在扬州仙女庙等镇首创,规定每售米1石,捐钱50文,称“捐厘助饷”。 厘,表示所捐甚少,值百抽一。 特点和影响: ⑴由地方自行征收,无统一税制,征收混乱,漏洞大,成本高; ⑵重复征税和擅自加税,危害商民,阻碍经济发展。 弥补财政赤字新措施 ⒊通货膨胀 ⑴铸大钱:当千、当百、当十等。 ⑵滥发不兑现纸币:银票(户部官票)、钱票(大清宝钞)。 ⒋附加税 漕耗、借征、田赋附加、地方附加等。 ⒌卖官鬻爵 ⑴捐纳,明码标价出售职衔,不断跌价。⑵捐输,按报效银数给奖叙。 三、晚清财政制度的变化 (一)受西方财政制度影响 ⒈仿行预决算制度 ⒉创设新税种: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 (二)金融隶属财政为财政服务 (三)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界限不清 (四)后期公共事业费增加,有利于经济发展 教育、农商、交通、实业费等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 一、 关盐税权进一步丧失 辛亥革命期间,在华公使团组织“海关联合委员会”,夺取关税税款保管权。 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关税自主权 1913年设立盐务稽核总所。盐税款全部存入银行团的银行,非有洋会办会同签字,不能提用。 关余和盐余 二、税收制度 北洋政府中央无财源,全靠各省解款。 五项专款:印花、烟酒、烟酒牌照、验契、牙税,徒有虚名。 中央借债度日,地方滥增税捐。 三、内国公债 (一)国债的起源 周赧王避债台、唐德宗官借商钱; 1894年息借商款,强派勒索得1102万两。 1898年昭信股票,为支付马关条约赔款拟发1亿两,实发不到2000万两。 清末新政,农工商部、邮传部先后发行公债。 1912年爱国公债,定额3000万元,实发1200万元。 (二)北洋政府的内债 ⒈内国公债局: 1914年设立,聘任华洋人员组成董事会,设1名总理,4名协理。 推安格联(英人)为会计协理,任何款项出纳必须经其副署。 偿付公债本息的内债基金存储于指定的外国银行(汇丰)。 ⒉政府滥发内债 公债信用提高,发行量增加,银行乐于承销,引起投机热潮。 15年28种内债,88种短期库券、有奖公债。 总额6.12亿元。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政策 ⒈重视财政税收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⒉强调关税和货币的自主权; ⒊突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重要地位; ⒋确立国有经济为主的原则; ⒌组建和整顿财税管理机构。 二、财税改革 (一)建立中央地方两级税收系统 ⒈中央国税 关、盐、统、烟酒、印花、所得税和国营企业收入,基本属于间接税。 抗战时期新三税:直接税、货物税和盐税。 抗战后四大税:关、盐、直接税、货物税。 ⒉省县地方税 田赋、契、牙、当、船、屠宰、营业、市场税、所得税附加、地方财产、营业、行政收入. 主要属于直接税。 (二)裁厘改统 ⒈厘金问题 民国初,各地滥设厘卡,名目繁多,重复征收。国人深恶痛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