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侧之辩关于书法用笔的局部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 年 8 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Aug2005   第 26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ZHANJ IANG NORMAL COLLEGE Vo226  No 4 中 侧  之  辩 ———关于书法用笔的局部探讨 刘  宝  光 (湛江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摘  要 :书法的发展始终是规范性约定和潦草挥运相伴而行 。侧锋的运用促使旧书体的松动 和解构 ,丰富了笔法体系 ,中侧兼用是笔法成熟的重要标志 。 关键词 :书法 ; 中锋 ;侧锋 ( ) 中图分类号 :J2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4702 2005 04 - 0073 - 03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他的《画语录》“一画章”里有 种 ,侧锋却有千千万万种 。关于各种书体中运用中锋 一段极富东方哲理的论述 : “太古无法 ,太朴不散 ,太 侧锋的含量 ,明代书论家丰坊有一个大致圈定 :“古人 朴一散 ,而法立矣 ,法立于何 ? 立于一画 ,一画者众有 作篆 、分 、真 、行 、草书 ,用笔无二 ,必以正锋为主 , 间以 之本 ,万象之根 ……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 ,意明笔透 [2 ] (P506) 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 ,正锋居八 ,侧锋居二 。” 这 [1 ] (P1) ……” 中国书法是线的艺术 ,开始于一画 ,界破虚 段书论虽也因袭 旧说 ,但其作定量断言显然缺乏根 ( ) ( ) 空 ,流美万象 。曾几何时 ,这种界画 用刀或用笔 一 据 。再者 ,此论所及还只是对规范化约定 主流书体 直处在规范性约定和潦草挥运的交替状态 , 出于“流 ( 的想当然推断 ,根本没涉及各个时期的潦草挥运 非 人心之美”对线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人们开始 自觉地 ) 主流书体 ,如果说此论有误 ,就误在把模糊性 、兼容 关注线的表现力 。于是乎 , 由用笔的基本状态 ———中 性很强的艺术作品作硬性的定量切割 。南宋人陈  ( ) 锋 、侧锋 还有偏锋 引发的美学思考 ,如 :在书体演进 则直接对侧锋诟病 :“古人作大字常藏锋用力 ,故其字 中所起的作用 ,表现张力等 ,一直为历代技法论者所 画从颠至末 ,少有枯燥处 。今人往往 以燥理为奇 ,殊 关注 ,且褒且贬都有明显的倾向性 。不可讳言 ,古之 不知此本非善书者所贵 ,惟斜拂掣笔令轻处 ,然后有 所论代代相袭 ,难免以讹传讹 ,使中锋侧锋的概念表 [2 ] (P379) 此 ,所谓侧笔取妍 ,正蹈书法之所忌也 。”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