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胁迫对镉敏感水稻突变体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docVIP

镉胁迫对镉敏感水稻突变体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镉胁迫对镉敏感水稻突变体活性氧代谢 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何俊瑜1,任艳芳1,朱诚期2,蒋德安2 1.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镉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有毒重金属元素,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还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研究镉对植物的影响、分析植物逆境生理过程,对损伤和抗逆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镉敏感水稻突变体和野生型(Oryza sativa L.)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对水稻叶片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使水稻叶片超氧阴离子(O2 ̄?)、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随着镉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但SOD活性的变化更明显;在较高镉浓度胁迫下(5 μmol L-1),突变体叶片的SOD、CAT活性均明显低于野生型。镉胁迫;突变体;水稻;活性氧;抗氧化酶中图分类号:X173; Q945. 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1004-05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植物光合、呼吸、固氮等代谢过程不可避免的产物,在体内的抗氧化酶如SOD、CAT、POD以及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下,ROS能不断地产生和被清除,使得正常生理情况下,植物体内ROS可维持于有利无害的极低水平。重金属能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形成ROS使植物体内产生氧化胁迫[1-3],导致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蛋白质、色素、酶、核酸等的氧化损伤,乃至植物死亡。因此,为减轻植物环境重金属伤害,提高作物产量,探讨植物重金属作用及其耐性机制有重要意义。 镉(Cd)是非必需的有毒元素,是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重要污染物质,通过开矿、冶炼、工业的“三废”排放和农事操作等途径进入环境,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及人体健康。因此镉污染问题一直是环境生物学和环境保护研究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田重金属镉污染面积已达2000万hm2,每年生产的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达14.6亿kg,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镉胁迫引进植物体内自由基累积,从而导致自由基过氧化损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种类或同种植物不同的基因型对于重金属胁迫忍耐的反应机制不完全相同[1, 4-8],因此遗传背景不同使研究相当困难。已有学者开始利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突变体来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机理,Howden等从拟南芥突变体中获得了2个镉敏感突变体Cad1和Cad2,通过对突变体的研究发现植物体中植物螯合肽的表达是植物耐受镉胁迫的重要机制[9]。我们从农杆菌介导的T-DNA 插入的水稻突变体库中发现了1个对镉敏感水稻突变体CdSTH1,并对其在镉胁迫下的根系特征进行了研究[10],但对其在镉胁迫下活性氧代谢了解甚少。本试验以水稻突变体为材料研究Cd胁迫对CdSTH1水稻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膜脂过氧化、ROS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从活性氧伤害方面进一步明确镉对植物毒害的作用机制及其生化解毒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Cd敏感水稻突变体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孙宗修研究员以11(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cv. Zhonghua 11)为受体,通过T-DNA插入的水稻突变体库中,随机选1500份独立的T2代转基因株系在0.5 mmol L-1镉胁迫下CdSTH1)[10-11]。 粳稻中花11野生型和CdSTH1突变体的种子水稻育秧盘中水稻幼苗移至含8 L营养液的塑料桶中,。营养液按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推荐配方配置[11]。营养液每5天换一次,pH值为5.0~5.1。将生长一致的35天苗龄幼苗移入含0、1、5、20、50、200 μmol L-1(CdCl2)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培养液每隔3 d换一次,用0.1 mol L-1NaOH 或0.1 mol L-1HCl调节pH值为5.0~5.1。试验设三次重复。处理12 d后取样,进行活性氧、抗氧化酶活性等测定。 植株样品用磷酸缓冲液(pH 7.8)于冰浴中研磨,匀浆在15000 r/ min下离心20 min,取上清液,即为MDA和几种酶的粗提液。SOD活性、CAT活性、G-POD活性参照Shah等[3]的方法;MDA积累量参照Gallego等[1]方法测定。 O2 ̄?产生速率参照王爱国和罗广华方法测定[12];H2O2 含量采用林植芳等方法测定[13]。 所有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重复3次,实验结果为3次实验的平均值±标准差,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差异显著性分析由SPSS统计软件完成,在图中表示为“*”和“**”分别代表有显著性差异(p 0.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