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类词的语法化及机制研究毕业论文.docVIP

“让”类词的语法化及机制研究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论文 (二○一一届) 题 目   “让”类词的语法化及机制研究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班 级 学 号   II 关键词 II Abstract . 1 Key Words 1 引 言 3 一、现代汉语中“让”的特点及其主要性质 4 二、“让”字的起源,发展及使用现状 6 三、“让”的语法化过程及机制 7 3.1从普通的动词进入表示役使的兼语句 7 3.2 从表役使的兼语句进入被动句 8 3.3“让”类词语法化的虚化机制 10 总 结 10 注 释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让”类词的语法化及机制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是探讨“让”这一类从表动作的实词逐步转化为表示一种被动结构的语法标记的过程,将从历时的角度研究“让”等使令类词的具体来源、形成和发展途径以及推动其演化的内外机制。在说明了“让”类词的主要特点,词义解释等前提后逐步展开对其语法化的分析。 [Abstract] My dissertation mainly is to investigate let this category from table action been converted to serve a passive structure said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 markers. From diachronic perspective research let etc, making the specific source, such word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ays and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chanism. In clear le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such word meanings, gradually spread after, if the analysis of its grammaticalization. 【关键词】语法化;役使结构;被动式; [Key Words] grammaticalization;passive;causatives; 引  言 近十几年来,语法化这一现象成为越来越多学者所研究的一个课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实词虚化的诱因、模式和规律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张谊生.1998)[1]简单的来说,“语法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便是“实词虚化”,指的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一步步转变为无实在意义、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的一个过程。关于语法化的概念和起源,沈家煊在《“语法化”研究综观》中是这样解释的: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语法化”最早是由中国人提出来的,早在13世纪,元朝的周伯琦在《六书正為》中说:“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郑奠、麦梅翘编1964,Harbsmeier 1979)。”[2]语法化是一个总的研究课题,而本文也是在这个总的框架下进行的。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让”这一类从表动作的实词逐步转化为表示一种被动结构的语法标记的过程。从历时的角度研究“让”等使令类词的具体来源、形成和发展途径以及推动其演化的内外机制。一般来说,语法化主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句法结构上的变化,另一种便是语义上发生的变化。所以,我也将从这两个方面来研究“让”类词在语法化过程中的某些特点。 关于“让”的语法化,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陈力、曲秀芬(2008)认为:“‘让’从役使动词语法化为被动标记后,原来役使用法继续使用,共时平面上两种用法同时并存。跟另—个常用的被动标记‘被’相比,‘让’用作被动标记的历史还不长。语法化之后的‘让’仍部分保留其母体的意义,役使意义仍然控制或影响着它所分布的句法语义环境,这就是语法化理论中所谓的意义滞留,指当一个新的虚词意义产生时,旧的词义未必消失,在发生形态化以前,新用法会体现旧用法。对于‘让’来说,无论是‘使令’、‘邀请’还是‘容许’‘听凭’、其核心义都是:‘让’前的成分对‘让’后的成分施加某种影响,致使后者做出某种反应。‘让’的役使意义要求其后的动词性结构VP是未然的,一旦这一VP发生并产生结果,便排斥‘让’的役使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