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毕业论文.docVIP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要 2 Abstract 2 关键词 2 Key Words 2 引言 2 一、伏笔 3 二、起与结 5 三、虚与实 7 四、连断与夹叙 9 五、避犯与异同 11 结语 13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 [摘要] 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号称“第一才子书”,它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经典的《三国演义》版本。本文从伏笔、起与结、虚与实、连断与夹叙、避犯与异同这五个方面对叙事理论进行分析,阐述了《三国演义》评点的叙事特色。毛宗岗对叙事行为的认识与评点过程,体现了叙事意识的Abstract]:Mao Zonggang’comments of 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 is so-called the “first wit book”,it’s one of the versions that popular in public.This paper analyzing the narrative theory from Foreshadowing、Beginning and End、Virtual and Real、Depiction and Narration interposed、Differences with the same, explain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narrative.The process of Mao Zonggang’s comments reflects the arousal of ancient novel’s narrative consciousness. [关键词] 《三国演义》;毛宗岗;叙事;伏笔;起与结;虚与实;连断与夹叙;避犯与异同 [Key Words]: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Mao Zonggang;Narrative;Foreshadowing;Beginning and End;Virtual and Real;Depiction and Narration interposed;Differences with the same 引言 明清的小说评点家很早就注意到小说的叙事艺术。容与堂本《水浒》已出现了叙事的概念。发展至金圣叹,叙事概念已经比较的常用,毛宗岗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他的评点中就惯用叙事一词。据统计,在毛本《三国演义》中,叙事一词前后使用不下50次,高于金评本的10次。他还加强了对叙法的分析,并积极研究叙事作品如何才能达到妙品的艺术境界。[1]可以说,毛宗岗是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一位集大成型的小说理论家。在毛宗岗的的叙事理论中,叙事技巧的运用一直是他点评的一个侧重点。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对这些叙事技巧都有非常细致独到的点评,他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对作者种种叙法的点评,其实也是主观地还原了隐藏在这些手法背后的作者的叙事目标。而这个叙事目标则是通过毛宗岗总结的伏笔、起与结、虚与实、连断与夹叙、避犯与异同这五个叙事技巧来进行论述的。 一、伏笔 所谓伏笔,是指作者在安排文章的结构时故意设置的,能够影响、暗示人物未来命运、以及故事情节发展趋向的笔墨。因为一般的长篇小说,它涉及了大量的人物和故事,而且时间跨度较长,人物很难同时出场,如果后出场的人物在前边没有交代而在后边突然出现的话,文章就会让读者觉得突兀。所以伏笔的作用就是使后面出现的人和事显得合情合理、使整个故事连贯,前后文互相照应且结构紧凑。[2] 伏笔这种手法是毛宗岗从《三国演义》中总结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说并不一定就是毛宗岗从《三国演义》中总结出来的,有可能是文坛上对文章的叙事之法早己有一套固定的认识,毛宗岗只是其中一个运用者罢了。但是,毛宗岗将之用于批评《三国演义》的实践并加以突出和推广的功劳还是值得肯定的。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道: 《三国》一书,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善圃者投种于地,待时而发;善奕者下一闲着于数十着之前,而其应在数十着之后。文章叙事之法,亦犹是已。如玄德破黄巾时,并叙曹操,带叙董卓,早为董卓乱国、曹操专权伏下一笔。又如西蜀刘璋乃刘焉之子,而首卷将叙刘备,先叙刘焉,早为取西川伏下一笔。赵云归昭烈在古城聚义之时,而昭烈之遇赵云,早于磐河战公孙时伏下一笔。刘禅帝蜀四十余年而终,在一百十回之后,而鹤鸣之兆,早于新野初生时伏下一笔。庞统归昭烈在周郎既死之后,而童子述庞统姓名,早于水镜庄前伏下一笔。马超归昭烈在葭萌战张飞之后,而昭烈之与马腾同事,早于受衣带诏时伏下一笔。曹丕篡汉在八十回中,而青云紫云之祥,早于三十三回之前伏下一笔。武侯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上方谷火灭之后,而司马徽未遇其时之语,崔州平天不可强之言,早于三顾草庐前伏下一笔。姜维九伐中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