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近几年来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国际学术界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低碳经济的定义 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维明、刘东生、陈建成、田明华(2009)中所论述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为核心,以市场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为先导,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所以,低碳经济是通过能源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从而达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国内外学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是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莱斯特·R·布朗(1999)认为面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威胁,要尽快从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以太阳、氢能为核心的经济。他(2002)还认为化石燃料或以碳为基础的经济,向高效的、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十分必要性和紧迫,要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英国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它是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欧盟提出的全球2℃升温上限加以论证,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 国内对发展低碳经济付允(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潘家华(2009)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盲目寄希望于调整产业、能源结构,重点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提高能源效率,二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三是引导消费者行为。 张赛飞(2010)认为是缓解环境和能源压力的根本出路;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观点基本一致,即为缓解能源环境压力,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战略需尽快付诸实施。 从财税角度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 31 我国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朱晓龙(2010)认为,从国际环境来看,发达国家在开发低碳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收集等方面的技术起步不久,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差距并不大。虽然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高能耗、高排放的一些产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发展低碳经济对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有这重要意义,且并不是无利可图。 田晓洁(2010)认为,我国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因此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减排成本比较低;技术合作潜力大。 看来,学者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景保持乐观态度。 32 我国构建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 3.2.1 财政政策 肖坚(2008)认为要做到节能减排应从财政预算、政府采购、专项转移支付、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科研资助等方面入手。财政预算方面,在经常性、资本性、建设性预算中,加强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力度;在政府采购方面,通过直接购买的方式,引导节能产品的使用,促进其技术的普及;在专项转移支付方面,加大对节能减排监测、执法、标准等基础性工作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贴息方面,通过财政性银行低息贷款或给予财政贴息,促进节能减排;在财政补贴方面,对购买使用节能产品的用户直接给予财政补贴,吸引用户购买节能产品;在科研资助方面,对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给予财政支持与政策优惠。 郭代模、杨舜娥、张安宁(2009)认为应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在预算收支科目中设立环境保护类级科目,继续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财政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大财政对十大节能工程、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的支持;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地方政府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杨全社、付强(2010)认为在预算政策调整中,可以考虑设立节能支出科目。在我国现有的预算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