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我们的路
虽然青冢人何在,还为蛾眉斩画师---------------------2
浅谈古希腊神话极其人文精神-------------------------3
古韵悠悠
白马篇---------------------------------------------6
国殇-----------------------------------------------9
丝语点滴
????----------------------------------14
韩语掠影
????---------------------------------15
绝知躬行
中华女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暑期赴四川成都调研实践报告----------17
我们的路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20
风采
青春激扬---------------------------------24
虽然青冢人何在,还为蛾眉斩画师
——元杂剧《汉宫秋》赏析
(汉语国际教育系2011级 孙铭哲)
她是一代奇女子,美貌与智慧并存,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他是一世帝王,风流多情却又懦弱无为,或许算得上一代昏君庸帝。
昭君与汉元帝的故事,流传至今,赚取了那班文人骚客无数的眼泪与笔墨。就连忧国忧民如杜甫,也留下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慨叹之语。千百年来,咏叹昭君其人其事的作品多如牛毛,大多数都是立意于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汉宫秋》就是其中一例。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在《汉宫秋》的楔子里,三个最重要的男人便已粉墨登场——进贡想要和亲的呼韩邪单于、诌佞贪奸的毛延寿以及自大好色的汉元帝,寥寥数字唱白,三人鲜活形象跃然立于眼前,言语间暗含的正是日后冲突矛盾的原因——汉元帝为充实后宫,竟大选民女入宫并令毛延寿作画,“朕按图临幸”。于是才有了如后昭君拒不行贿而被冷落后宫的结果。
我不知道历史的情况究竟是如何,只知道马致远这个文人书生用他的笔为我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凄美爱情故事,马致远是个文弱秀才,或许是不满于历史的平淡的结局,于是他描写了一个温柔多情而又软弱的天子丈夫,就像《汉宫秋》第三折中,元帝送别昭君后回到宫中,心中的凄苦哀凉几乎令他承受不住,马公子为他安排了这样的唱词:“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反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开头两句话三字重复,一字一顿,让那个愁闷哀伤到无以复加的君王形象跃然纸上。而后面的八句连环,层层递进,思念失落之情也层层增强,念在口中,纷纷绕绕错综复杂的心绪缠绵而出,节奏掐恰似那人的心绪,情、景、与唱词相互交织,高度一致。抒情的力量更进一层,文字那种悲壮之美呼之欲出。
无可否认不能质疑之美,无论是书生所描绘的心绪还是《汉宫秋》这部作品本身。可惜,书生就是书生,无论如何妙笔生花,那股小家子气是始终褪不去的。作品中的“现实生活”是经过作者主观改造过,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而创造的图景。就像《汉宫秋》,再怎么写,也挣脱不出书生思维的那个圈子。
所以昭君离去后的大段唱词,更像一个书生扮演的皇帝对着昭君剖白辛集,非但不能驾驭那种帝王的霸气,反而显得烦琐小气而词不达意:“锦貂裘生改尽汉宫妆,我则嗦看昭君画图模样。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朕本意待尊前捱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你则与我半句俄延着唱。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提贵人多忘。”听听,情真意切倒是够了,可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穷酸秀才对着远去的爱人哭哭啼啼、絮絮叨叨的说话,没有半点君临天下的帝王所应表现的。其实,离别的描写,莫过于柳永那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优雅的叙述下隐藏着最尖锐的疼痛,汹涌而来,窒息般的压迫,这才是一个帝王应有的隐忍。
元朝的汉家书生都是郁郁不得志的,而当书生把社会现实投射到历史事件中时,史实就在他笔下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扭转。《汉宫秋》到底没能摆脱一些旧有的思想桎梏,比如昭君受陷害三年不得面君的哀怨、对圣宠的祈盼以及被迫出塞的悲戚与无可奈何。更甚者,书生甚至安排了昭君在出塞途中投江而死,多么牵强而又可笑的转变!书生就是书生,无法站在一个历史宏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只知儿女情长,所以那些个悲情色彩,终究不过只是书生自作主张涂抹上去的,造作而又幼稚。
文学作品之所以称之为文学,是因为它自身有着独特的美,是因为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而一部作品,必然会受到作者自身的因素的影响,作者所处的环境、作者的思想觉悟、当时的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