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后北川苏保河流域泥石流危害及特征.pdfVIP

“5·12”汶川地震后北川苏保河流域泥石流危害及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8卷第3期 358~366页 山 地 学 报 Vo1.28,No.3pp358~366 2010年 5月 JOURNALOFMOUNTAIN SCIENCE May,2010 文章编号:1008—2786一(2010)3—358—09 “5·12汶川地震后北川苏保河流域泥石流危害及特征 游勇 ,柳金峰 ,陈兴长 (I.中国科学院地表过程与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gt)ll成都 610041) 摘 要:汶川I8级地震直接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灾后遇高 强度降水,已引发大规模的次生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灾民安置点和灾后重建场址。以~lLJll苏保河流域为例,分析 了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 、松散固体物质条件和降水条件,总结了苏保河流域泥石流的危害和特征,在此基础 上,通过形态调查法和雨洪法对泥石流流量的计算进行了对 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后苏保河流域演变为泥石流 多发区域,泥石流将会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灾后抢险救灾公路和人类生存环境;苏保河流域泥石流具有呈群发 性,危害范围大、密度高,搬运能力强、激发泥石流的雨量相对偏小、多灾种复合性的特征;地震后,由于强震引发松 散固体物质的剧增 、地表植被破坏引起径汇流条件的变化、沟道性质的变化及沟道内形成的多级堵塞,使泥石流的 规模增大。 关键词1汶川地震;苏保河流域;泥石流;危害特征 中图分类号1P315.2,P642.23 文献标识码:A 泥石流因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 沟长 14.70km,平均沟床纵比降达92.8‰,相对高 力大而成为山区的一大灾害¨.2J。汶JlI8级地震 度为 1635m。该流域平面呈树枝状,主沟居中,在 后,由于地震带来的大量崩塌、滑坡直接为泥石流活 海拔740~1385m段分别接纳右岸的 11条一级支 动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并且地震造成大量 沟,在海拔 740~1506m段分别接纳左岸 13条一 坡体失稳和岩体破坏,使这些泥石流沟在今后较长 级支沟(图1)。 一 段时间内处于活跃期,泥石流暴发规模和频率显 1.2 地貌条件 著增加,危害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城镇、 :ltJll县境内以山地为主,北西部为侵蚀构造高 村庄、道路、水利水电工程和农 田等 l4J。本文以地 中山地形,中部为侵蚀构造中山地形,南东部主要为 震后典型流域——北川苏保河流域为例,对震后泥 溶蚀山原一峡谷和峰丛一洼地等侵蚀溶蚀低中山地 石流的危害和特征进行分析。 形。苏保河流域处在侵蚀构造中山的东南边缘,属 龙门山前山与后山交界地带。苏保河流域地形变化 1 自然环境背景 大,整体北西高、南东低,相对高差大,沟谷谷坡坡度 一 般大于25。,部分达40。~50。,甚至陡立。 1.1 流域概况 苏保河流域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 1ooo一 苏保河位于四JlI省JLJJl羌族 自治县 (简称:ILJII 2ooom的高程范围内,占总面积的82.77%,其中 县)擂鼓镇、苏保乡境 内,为安昌河水系的二级支 海拔≥I500m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0.35%,该流域 流。苏保河流向由西向东,流域面积72.2lkm。,主 地表高程分布详见表 1。 收稿 日期(Receiveddate):2009—10—30;改回日期 (Accepted):2010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