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赋 “莫我大也’’的时代风貌
周来祥
(山东大学美学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oo)
摘要:汉赋历来评价不一,文章对汉赋作了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一是超越了单纯的文学视
角,而把它与汉画像石、汉画像砖联系起来作为审美文化来进行考察。二是认为汉赋咏物的特征,是图绘万
物与 “写志”的直接结合,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摹写状物中去抒发一种胸包宇宙、气吞山河的大汉气势,去创
造一种一统天下、囊括天地的大汉雄风,去表现一种蓬勃向上、乐观 自信的大汉豪情,这是汉赋不同于 《诗
经》的特点和价值之所在。三是认为汉赋是楚汉南北文化和儒道文化融会的结果,是中华古代和谐文化的产
物,也是中华两汉和谐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关键词:汉赋 ;体物写志;抒情扬气;莫我大也;和谐文化
中图分类号:1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09)l1—0223—08
一 、 两汉语言艺术之代表
汉赋与汉画像石、画像砖有大体相似的审美特点,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汉赋是语言艺术的
汉画像石、画像砖,汉画像石、画像砖是雕画艺术中的汉赋。以往的雕塑史家和文学史家几乎没有人
把二者联系起来予以研究,而审美文化学者却必须而且必然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审视。在这里正显示
出审美文化学的独特性和宽泛性。
如汉凰像石、画像砖是汉代的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一样,汉赋也是汉代一种独特语言艺术。有人
说它 “兴于楚,盛于汉”,也有人说苟子写过 5篇赋,是赋的创始人,虽然赋诞生于战国时期,但它
的成熟和繁荣却是汉代的事,因而 “赋”成为汉代文学、汉代审美文化的代表,素有 “汉赋”的专
称,把它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王国维在 《宋元戏曲史序》中曾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
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汉赋有多少篇,赋家有多少人,刘勰曾说: “进御之赋,千有余首”(《文心雕龙 ·诠赋》),加
上未进御者当更多,后世散佚甚多。在司马迁的 《史记》、班固的 《汉书》、范晔的 《后汉书》和昭
明太子的 《文选》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汉代赋作。清代陈元龙编纂的 《历代赋汇》,特别是严可均
编纂的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收录汉代赋作者约70人,赋作250余篇。今人费振刚等
以 “分体断代文学总集的体例”,收 “西汉的赋单独编辑成书”,这可说是 《全汉赋》的第一个总
集。收录赋家26人,赋作296篇。①著名的赋家,刘勰在 《文心雕龙 ·诠赋》中曾举出 10人,他
说:“观夫苟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巧谈,实始淫丽。枚乘 《兔园》,举要以会新;相如 《上林》,
1
作者简介:周来样,山东大学美学研究所、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文艺美学、中国美学、中国审美
文化研究。
① 见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辑校:《全汉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224 社会科 学战线 ·2009年第 11期 ·学术名家
繁类以成艳;贾谊 《鹏鸟》,致辨于情理;子渊 《洞箫》,穷变于声貌;孟坚 《两都》,明绚以雅赡;
张衡 《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 《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 《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
并辞赋之英杰也。”①这 lO家属于汉代的有8人,而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又被称为 “汉赋四
杰”。从这八大家来看,作赋的人不只有像司马相如这样比较纯粹的赋人,还有写 《汉书》的班固、
天文学家张衡。我们还知道大史学家司马迁写过 《悲士不遇赋》,大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也写过
《士不遇赋》,犹如后来写诗之唐人,其作者是相当广泛的。
二、 “赋者 ,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
与汉画像石、画像砖偏于摹写客观景物一样,偏于咏物再现也是汉赋首要的审美特征。陆机说:
“赋体物而浏亮。”(《文赋》)刘勰在 《文心雕龙 ·诠赋》中也说: “赋者,铺也。铺采搞文,体物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