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按鉴”演义与建阳刻书背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天地● ■涂秀虹 摘 要:明代成熟的章回小说是从 “按鉴”开始的,“按鉴”成为明代历史演义的基本面貌。中国古代 小说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与福建建阳刻书密切相关。建阳是 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在宋代率先雕 刻经史著作,至于今 日尚存的刻本中,仍以史部为其大宗,而在史部中,又以普及性的通鉴类图书 占绝大 多数。正是这样的刻书背景决定了建阳书坊最早产生刊刻 “按鉴”小说的创意,大量 “按鉴”小说的编撰 和刊刻使历史演义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影响深远之大宗。 关键词:建阳刻书 接鉴 历史演义 通鉴类图书 按照 通“鉴”来演义历史 由来 已久 。吴 自牧 “按鉴”成为明代历史演义的基本面貌。中国古 《梦粱录》记载宋元时代的讲史艺术,就是 “讲说 代小说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与福建建阳刻书 《通鉴》、汉唐历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①。 背景密切相关。 明代的历史演义多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但从 元“刊平话五种”看来,说话艺人毕竟文史修养 有限,其演说历史揣摩之意多于据史之辞。正 如嘉靖元年本 《三 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序所 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的福建建阳,在宋 言:“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 代率先雕刻经史著作,至于今 日尚存的刻本 中, 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厌之。”②大约 仍以史部为其大宗,而在史部中,又以普及性的 元末明初 ,罗贯中撰成 《三国志演义》,这是我国 “通鉴”类 图书占绝大多数。 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司马光 《资治通鉴》自宋代 以来有很多刻 《三国志演义》就是按照 “通鉴”演义历史 本,其中也有建阳书坊刻本 。宋刻百衲本七种 的,而明确提出 “按鉴”、以 “按鉴”相标榜的现存 之第六种,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一般认为 最早版本,是嘉靖二十七年 (1548)建阳叶逢春 是建本 。涵芬楼影印所据宋本,百衲本定为 刊本 《三国志史传》,其 目录页题 :“新刊按鉴汉 建刻③。 谱三国志传绘像足本大全 目录。”从此,“按鉴” 此外,现存建阳刊本中还有大量 “通鉴”类 成为明代历史演义编撰的主要方法,产生了大 图书,其中最多的自然是朱熹 《资治通鉴纲 目》。 量 “按鉴”编写、并 以 “按鉴”标题的历史演义, 作为闽学中心的建阳,元明两代书坊竞相刊刻 作者简介:涂秀虹,1969年生,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 目“福建刻书与明代通俗文学的发展”。 ① 吴自牧 《梦粱录》卷二十 “小说讲经史”,565页,王民信主编 《宋史资料萃编》第四辑,1967年至 1981年台 北文海出版社印行。 ②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③ 参看 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述略》,《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1956年版。 一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 ZHoNGGUODANJ{丫乙jWENHUA No4 2009(总第 71期) 朱子 《纲 目》。朱子 《纲 目》最早的版本是真德秀 多种多样。有的著作多家刊刻 ,刻本不止一种 。 于嘉定己卯(十二年,1219)~J于泉州任上,被称 如宋代另一位闽北本土学者江贽撰著的 《古本 为 “温陵本”。是年真德秀上书朝廷,请求将 《纲 少微先生资治通鉴节要》,有不少于 9种刻本 。 目》书板移送 国子监,“以给四方之求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