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三首》《兰亭集序》看汉魏晋生命意识的觉醒——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双互动四统一"策略的探索.pdfVIP

从《诗三首》《兰亭集序》看汉魏晋生命意识的觉醒——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双互动四统一"策略的探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卷 第6期 廷边教育学院学报 V0L26 No.6 2012年 12月 2o~mlofYanbianInstituteofEducation Dec.2012 从 诗三首 兰亭集序 看汉魏晋 生命意识的觉醒 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 双互动四统一 策略的探索 宋君华 (延边第二中学,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涉江采芙蓉》追求生命中的爱情,而不再只是寻求生活中的婚姻;《舟冉孤生竹》渴求生命 不再寂寞,美人不再迟暮;《短歌行》曹操感生命短暂,叹壮志未酬,歌积极入世;《归因田 居》陶潜知性本爱丘山,生命谊鲜活于桃源,归隐田园;《兰亭条序》王羲之明白死生大义, 著文传世,启发我辈生之奥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双互动四统;汉末魏晋;生命意识;觉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3--4564(2012)06-0121—02 为了贯彻 “有效教学 的理念,在语文学科 时期的诗歌,一积极入世,一超然出世,这中间 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延边二中提出的 “双互动四统 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按 一 ”教学范式,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做出了新的 照这样一个顺序编写昵?这其中一定有必然的原 尝试,根据这一教学范式所倡导的 问题、发散、 因,找到了它们内在的联系,才能高屋建瓴,理 收敛、综合、仓造 “的过程,力求在教师的主导 解中国的文学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 下,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教学。 二、问题的发散 一 、 问题的提出 纵观几篇课文,生发了以上思考之后,笔者 在讲到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时同学们经过 查找了相关资料,在上这堂总结性语文课之前, 探讨认为:魏晋时期,社会乱离.文人士子思治 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些研究任务: 而不得,转而寄情 山水,修缮内心;王羲之在兰 1.读文本 涉‘江采芙蓉》,思考以下问题: 亭集会时悲痛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而愈加地珍视 (1)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 生命:历史再往前追溯,东汉末年,汉室衰微。 想内容? (明确:本诗通过主人公采摘芙蓉欲赠 群雄并起,官僚集 团垄断仕途,在那个风雨飘摇 而不能的故事,抒发了离人之间相爱而不能相守 的王朝末期,一些中下层文人士子却仍然想通过 的忧伤之情。采摘花草相送以传达情意在古代诗 传统游学的方式谋求前程,游京师、谒州郡,背 歌中常见。中国人深爱自然,对人的爱就往往与 井离乡,辞别亲人 ,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 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送别时折一枝柳条送给 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就是文人抒写游予 远行的人以表达绵绵情意和挽留之意;远行的人 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的诗篇 而 诗‘三 托驿使带一枝梅花给亲朋以表思念与问候。) 首》中的 短‘歌行与 《归园田居》分别是魏晋 (2)已表明 “涉江采芙蓉”,为什么又写 兰 收稿 日期:2012—11—06 ·121 · 廷边教育挈=院学强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