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钟离氏”族姓考
(首发)
张志鹏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钟离国为嬴姓,以国为氏称钟离氏,于是有赢姓钟离氏。伯州犁奔楚后,楚以钟离邑为其采邑。伯州犁之后以其采邑为氏亦称钟离氏,于是有子姓钟离氏。子姓钟离氏与嬴姓钟离氏迥异,断不可混为一谈。
关键词:钟离器;钟离国;嬴姓钟离氏;钟离邑;子姓钟离氏
近年来,在安徽凤阳钟离国故城遗址附近及其临近的蚌埠市一带发现一批古墓葬,从墓葬出土的铜器铭文来看,这批墓葬及铜器应为钟离国所有,因而对研究钟离国及其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界于此已有初步的研究,其中,《考古与文物》2009年3期发表有胡长春先生《钟离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暨“鷔鷔雝雝”释义的再探讨》一文。胡先生依据文献有钟离氏为子姓的记述,在释出九里墩墓铜鼓座铭文和卞庄一号墓镈钟铭文中“敖厥于”三字中的“敖”字之后,以为铜器铭文中的“敖”字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子姓钟离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且读“厥于”为“厥士”,并以其为“敖”的身份称谓。对于“敖厥于”的释读及钟离国的姓氏,我们与胡先生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笔者根据对钟离诸器铭文的分析,结合文献记述撰成此文,就钟离国的姓氏及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我们先看相关器铭。安徽蚌埠淮上区双墩一号墓出有同铭镈钟九件,铭文为:“唯王正月初吉丁亥,童麗君柏作其行钟。童麗之金。”同铭簠两件,铭文为:“唯正月初吉丁亥,童麗君柏择其吉金作其飤?。”有铭戟一件,铭文为:“童鹿公柏之用戟。”
又安徽凤阳卞庄一号墓出土同铭镈钟五件,铭文为:“惟王正月初吉丁亥,余敖厥于之孙、童麗君柏之季子康,择其吉金,自作和钟之皝,穆穆和和,柏之季康是良,以从我师行,以乐我父兄,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是尚。”
童麗(鹿)即钟离,以上两墓及其出土铜器均属钟离国,学者无异议。此前的1980年9月,安徽舒城九女墩墓出土有一件有铭铜鼓座,铭文位于鼓座的外围,“由于字迹浮浅,锈蚀严重,大部分模糊不清,缺笔太多,全铭难以通读”。对该铭进行释读的学者先后有殷涤非、曹锦炎、何琳仪、单育辰等诸位先生,经过多位学者的研究,铭文大致可读为:“唯正月初吉庚午,余敖厥于之玄孙童鹿公?,择其吉金,玄镠纯吕,自作□鼓。命从若敳,远淑闻于王东吴谷,迎[于]徐人、陈[人],去蔡于寺,其神其臭,……以攴野于陈□□山之下,余持可参□□,其□鼔茯茯,乃于之雩,永祀是抈,俳公获飞龙曰夜白,……余以共旈示□嫡庶子,余以会同姓九礼,以飤大夫、朋友,余以□□□于东土,至于淮之上。世万子孙永保。”与近年所出童丽诸器对照,知此铜鼓座也为钟离国之物。
胡先生对卞庄镈钟和铜鼓座铭文中的“敖厥于”中的“敖”字之释,或切近实际。但以“敖”字为人名、以“于”为‘士’字误倒”,进而读“厥于”为“厥士”,且以之为敖之身份称谓,则很难令人信服。详察九里墩墓铜鼓座铭文和卞庄一号墓镈钟铭文,“于”字末笔明显向一侧撇出,而非直画,说其为“士”之倒书显然缺乏字形方面的依据。再者,此二器的铸造,既非一时一地,又非一人,何以会在关系到先祖名分的字眼上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是无法解释的。因此,胡先生读“敖厥于”为“敖厥士”并由此推演出铜器铭文中的“敖”字是宋襄公母弟敖、为子姓钟离氏始祖的结论不能成立。
二
凤阳卞庄一号墓即钟离君柏之季子康墓虽然被盗,破坏严重,但仍可以看出随葬品十分丰富,除墓葬规模较小外,与蚌埠一号墓即其父钟离君柏墓相比毫不逊色,墓主康很有可能是一代钟离国君。将卞庄一号墓钟铭与九里墩铜鼓座铭文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复原钟离国的部分世系,即:
……→敖厥于→(子)柏→(孙)康→(曾孙)□→(玄孙)?……。
关于安徽蚌埠双墩一号墓和凤阳卞庄一号墓的的年代,简报和发掘报告定为春秋中晚期,后者晚于前者。徐少华先生认为过于宽泛,指出“蚌埠双墩一号墓的器物特征与下寺一、四号墓相当,时代应该相近,下葬时间约在公元前560年前后,即春秋晚期的前段。”“卞庄一号墓的器物特征既与下寺三号墓相近,其下葬时间亦当相去不远,应在春秋晚期前段,约晚于双墩一号墓二三十年。”按前560年前后钟离君柏去世,康去世大概在前530年左右,隔一代传到钟离公?时大概在前500年左右。
关于钟离国的灭亡时间,我们可从文献中找到线索。据《春秋》经传记载,从鲁哀公十三年(前482年)开始,越连续攻吴,最终于鲁哀公二十二年(前473年)灭吴。《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载:“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又《楚世家》载,楚惠王“四十二年,楚灭蔡。四十四年,楚灭杞。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根据这些记载来分析,战国初年,楚国很快就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