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外交:李鸿章抬棺出访.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危机外交:李鸿章抬棺出访 口[澳】雪儿简思 1896年。一股中国旋风席卷欧美。旋风来 自一位年逾古稀的 中国老人。这位 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带着 自己的棺材,历时 190天(3月 18 日~10月 3 日),访 问俄 国、德 国、荷兰、比利时、 法国、英国和美国等8个国家,横跨三大洋,行程9万多里。所到之 处,受到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的热烈欢迎,万人空巷。 他那超过 1.8米的高大身躯 ,以及雍容的气质 、坦率的谈吐, 令西方朝野为之倾倒。从此,脑后拖着 “猪尾巴”(Pigtail)的中国人, 在欧美报刊的漫画中,不再只是丑陋粗鄙的代表;中国人第一次以 健康 、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不少欧美产品的广告中,连 《纽约新闻 报》(NewYorkJourna1)这样的大报 ,也将这位老人阅读该报的漫 画,作为报社的形象广告。 历史宽带l2009.1o豳 111 这位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新形象的老人,他的名字就叫做李 鸿章。 李鸿章出访欧美之前,正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中国在甲午战争 中惨败 ,李鸿章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在远东有切身利益的俄国,联 络德国和法国,出面逼迫 日本归还辽东。俄 国迅速被 中国朝野视为 可靠的 “老大哥”,中俄亲善俨然 已经成为 “两 国政府和 国人 民的 共同心声”了。 甲午战争正酣之际,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病逝 ,其子尼古拉二 世 (即后来被列宁下令处决的末代沙皇)即位。中国派遣了正在京 述职的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以头品顶戴作为唁贺专使被派出使俄 罗斯。登基后的尼古拉二世确定将于 1896年 5月举行加冕典礼, 清政府于 1895年 12月 28日决定再派王之春 出席。但俄 国公使喀 西尼立即提出.王之春品级太低,希望派宗室王公或大学士出使俄 国。 1月4日,光绪皇帝与翁同 商量出使人选。御史胡孚辰被选 定给朝廷找个台阶,他上奏称王之春资望太轻,似宜派李鸿章前 往。2月 10日,已经是腊月廿七 ,朝廷以慈禧太后懿 旨的名义,宣 布改派李鸿章为正使,邵友濂为副使。 春节一过 ,2月 14日(正月初二),李鸿章上 《吁辞使俄折》,请 求皇帝 “收回成命,别简贤员。”第二天,圣旨下:李“鸿章耆年远涉, 本深眷念 ,惟赴俄致贺,应派威望重臣,方能胜任。该大学士仰当体 仰朝廷慎重邦交之意,勉效驰驱,以副委任 ,无得固辞。”如此严命 , 李鸿章只好领旨。同日,朝廷命张荫桓接替李鸿章与 日本谈判通商 条约的事宜,李鸿章总算甩开了又一个 奉“旨卖国”的苦差。 112画2009.1oJ历史宽带 2月20日,光绪再次下旨,命李鸿章同时访 问德 、法、英 、美等 国。还加恩给李鸿章儿子李经述赏带三品衔 ,随同出访 ,以便照顾 李鸿章生活起居。随后.又根据总理衙门的奏请 ,命李鸿章与出访 各国商量提高关税的事宜,为支付给 日本的巨额战争赔款开源。 李鸿章立即开始出访准备。2月28日,正月十六,花灯正闹的 时节 ,慈禧太后接见了李鸿章,密谈数小时。一般认为,他们谈的焦 点就是与俄结盟的重大外交战略。 联俄之外,李鸿章此次出访还有一个使命 :提高关税。在列强 武力压迫下,当时的中国关税仅为 “值百抽五”(即5%),几乎成为 自由港,但对 日巨额赔款 ,却不得不再打关税主意,这又是一桩不 容易见效的苦差使 。 不少野史乃至一些职业历史学者 ,还有种说法认为派遣李鸿 章出访是因为慈禧太后 “酬庸”。在 “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那个年代, 将万里奔波的苦差使作为酬劳,交给一位七旬老翁,这样的逻辑我 实在难 以理解,估计这是将今人对出国的向往之情套在了古人的 身上 。而在促成李鸿章出访 的各种因素中.各方研究者恰恰忽略了 最为关键的一点:黄“祸 ”。 甲午战争后,西方掀起 了第一浪黄祸论 .担心庞大的中国龙在 已经西化的日本的 “领导”下崛起。从 1895年起 ,德国皇帝威廉二 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就 “黄祸”问题不断通信 、交流 ;威廉二世还 特意请画家克纳科弗斯创作了一幅油画 《黄祸图》赠给尼古拉二 世,并下令雕版印刷,广为散发。 《黄祸图》的画面上象征 日耳曼民 族的天使手执闪光宝剑,正告诫着欧洲列强的各保护神:“黄祸”已 经降临 !悬崖对面,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