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教士与京师大学堂的人事纠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 科 学 研 究 2009.1 西方传教士与京师大学堂的人事纠葛 郭卫东 [摘要) 京师大学堂成立,丁韪 良出任西学总教 习,传教士担 当了重要角色。但既为中 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是国家教育自主权所在,又不许外人过多染指。于是在如何利用西方传教 士问题上存在纠葛。庚子事变后,人事有重大改组,传教士被集体辞退。此举意义重大,西方 传教士对大学堂的直接介预,或从京师同文馆起对中国最高官办教育机构的直接干预至此告 终。同时开始了京师大学堂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到东,即由欧美而 日本的转变。 [关键词] 传教士;京师大学堂;张百熙;丁韪 良;吴汝纶 【中图分类号】K256.5;K2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 【2009)0l一0131一cr7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政变后硕果无 多 的留存 和 大势者 ,虽不通西文可也 。外 国教习 ,须深通西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的起点。近代 大学制度 ,源 出 学、兼识华文 ,方无扦格 ”。l【提出聘用 国人和西 于欧洲 ,兴盛于北美 ;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区别 人分任 中西总教习的设计 。 甚大 ,中国旧式教育资源不足 以为近代型的大学 但大学堂成立 时,对于延聘西人总教 习却有 提供 范本 。而那 时 ,基督教士是 中西文化交流 的 歧见 。1898年 7月 3日,总理衙 门呈 由梁启超代 重要桥梁 , 自 19世 纪 30年代起 ,教会人 士就在 为起草的 《京师大学堂章程》,很不 以前此 同文 中国创办近代学堂 ,来华新教传教士多受过正规 馆和北洋学堂 多 以西人为总教 习的做法为然 ,认 的大学教育 ,了解外 国高等教育情况 ,这一群体 为总教习只须聘 “中国通人 ”即可 ,理 由是大学 理所 当然地成为在华鼓 吹创 办近代 大学 的先锋 ; 堂 “既 中西并重 ,华人容有兼通 西学者 ,西人必 大学堂标举兼采 中学与西学 ,那 时 的中国人对 西 无兼通 中学者 ”。 “即专就西文而论 :英法俄德诸 学 了解有 限 ,亦需借用西人 。故而 ,传教 士在其 文并用 ,无论任聘何 国之人 ,皆不能节制他种文 中担 当 了重要角色 。但作为 中国第一所 国立大学 。 字之教 习,专 门诸 学亦然 ”,故提 出 “设总教 习 是国家教育 自主权所在和 中外观瞻所 系 ,又不允 一 员”。梁启超还打 出崇体制 的堂皇招牌 : “故必 许外人过多染指 。所 以,大学堂成立伊始 ,就在 择中国通人 ,学贯 中西,能见其 大者 为总教 习, 如何利用西方传教士 问题上存在矛盾纠结 。 然后可 以崇体制而收实效”O2【 一 、 人选 江南道监察御史李盛铎也提 出方案 。6月 30 1896年 8月 ,光绪皇帝谕令就 “京师建立大 日,他人奏称 ,大学堂 的中学教 习聘用华人 自不 学堂一节 ”,要求大 臣 “议复”,以帝师孙家鼐 的 待说 ,但西 学教 习 “宜聘用 日本 人较 为妥善 ”。 回奏尤值得关 注 ,其对大学堂多有筹划 : “教习 理 由是 “彼国新学蒸蒸 ,几无不备 ,其风气性情 宜访求 也。大学 堂 内应 延聘 中西总教习各二人 。 亦易相 习,不独 薪资较廉 也 ”。 对 李 盛铎 的奏 中国教 习,应取 品行纯正 、学 问渊深 、通达 中外 折 ,光绪很是注意 ,命总理衙 门将其 “归人大学 [作者简介]郭卫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 l31 · 堂未尽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