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单胺盐制备工艺研究开题报告.docVIP

甘草酸单胺盐制备工艺研究开题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 甘草酸单胺盐制备工艺研究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甘草作为一种集药用、饲用、防风固沙为一体的草原植物,其身价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甘草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因此,国内外对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源开发方面。我国药用甘草及其制品主要用于出口创汇,以原材料和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产品为主,基本没有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的出口。日本以低价购买我国的甘草及粗加工产品,将其加工成精品后再以高价出口欧美及东南亚等国,所以很有必要对甘草进行深加工,开发具有多种药用功能的衍生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而且甘草产区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甘草的深度开发不但对改变食用甜素的结构、增强人民健康有好处,还能为“三北”广大贫困地区开发乡镇工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2 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草酸(glycyrrhizic acid)或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及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等三萜类[1-2]化合物、甘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甘草多糖等。此外,国内外对甘草及其制剂药理与临床应用方面也进行了研究。 1989年日本Toshio从黑龙江产乌拉尔甘草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个香豆素类成分,后来又分离到5个其他酚类衍生物[3]。贾世山等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产乌拉尔甘草叶分离到1个酚酸甙类成分。据日本学者报道,甘草黄酮能加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对ATL2IK(来源于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胞株)的拮抗作用,其中2种新甘草查儿酮低浓度时显示出HW增殖的抑制作用。带抗菌功效的原料是目前美白化妆品的重耍原料,甘草黄酮美白去斑效果显著,在未来化妆市场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消炎和抗变态作用上,甘草黄酮比磺胺和抗生素的药效要好,此外,甘草黄酮还有抗肿瘤、抗诱变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医药界对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兴起了研究热潮,新黄酮类化合物不断被研究发现[4]。1986年史勇等方对甘草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效应,及其免疫学活性进行了报道。近年来,植物中活性多糖受到人们的青睐,从甘草药材中也提取分离出一种活性多糖,其多糖由鼠李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药理作用初步研究显示甘草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作用、无细胞毒性[5]。 在甘草酸提取工艺研究上,也有很大进展。1998年李巧玲等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甘草酸,根据甘草酸极性的特点,加入乙醇、甲醇等改性剂,可明显促进甘草酸的提取[6]。2000年赵茜等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草酸,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对样品进行破坏,从而促进成分的提取,发现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超声60min即可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高得率的目的[7]。2010年陈双华在甘草酸提取工艺优化文中指出微波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索氏提取法次之,超声提取法较低。索氏提取法由于保持较高的浓度差,所以提取率较高,但提取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比较超声提取与微波提取,超声提取时间长,功率消耗大。而微波提取热效率高,耗时短,提取率也较高,说明微波提取具有快速、节能的优势。通过比较确定微波提取法为甘草酸的最佳提取方法[8]。同年,张小江等在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中表明低浓度氨水( 0. 1%和0. 3% )溶液的提取率显著高于高浓度氨水(0. 5% )溶液( P 0. 01) ,低浓度氨水溶液之间( 0. 1%和0. 3% ) 则差异不显著( P 0. 05 ) 。因此,此文作者认为氨水的浓度不宜过高,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建议选取0. 1%氨水和1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甘草酸的溶媒[9]。 对于甘草酸单铵盐的提取,2001年王金秋等发现用乙醇方法大大优于采用丙酮的传统萃取法,对于无水乙醇与95 % 乙醇比较, 虽然得率相差不大(112 %) ,但得率及质量稳定性方面,95 %乙醇均优于无水乙醇,无水乙醇价格比95 %乙醇高,回收后要进行脱水才能继续使用,因此生产成本比95 %乙醇高出许多,两者综合考虑,选用95 %乙醇作为萃取剂是最合适的[10]。2010年任美荣等通过对中药复方不同提取方法药效成分动态变化研究指出不同提取方法对复方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是有较大影响的[11]。 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3.1 课题研究内容 1、甘草酸粗品的制备工艺研究 2、甘草酸三胺盐的制备工艺研究 3、甘草酸单胺盐的制备工艺研究 3.2 研究方法 1、采用冷水浸提,乙醇沉淀除甘草多糖,上清液浓缩至无醇味,加浓硫酸调节pH制备甘草酸粗品,考察料液比、pH、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2、甘草酸粗品采用有机溶剂热回流提取,过滤,浓缩,加浓氨水调节不同pH制备三胺盐,考察对产率的影响。 3、考察冰醋酸溶解所需pH,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