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毒知学书2010·3 159
《巾 廉黼诗 凝黑》序
尚永亮
唐代韩愈有言:“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眇,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也。”(《荆潭唱和诗序》)宋人欧阳修进一步提出 “诗穷而后工”的观点,并认为 “诗人少
达而多穷”,其所作诗 “愈穷则愈工”(梅《圣俞诗集序》)。韩、欧两人都是大文豪,都强调
诗人身世、际遇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重视悲愁忧愤之于诗歌感染力的提升,由此上承屈
原、司马迁,有力地夯实了 “诗可以怨”的传统,并一定程度地将那些属于 “和平之音”、
“欢愉之辞”的作品划入了另册 。也因此,在 中国诗歌批评史、研究史上,应制诗与省试诗
一 样,同属于不大为人看重的题材。而且,应制诗因是臣下奉和君主的诗篇,在命题、内
容、语言、表现诸方面所受限制更多,作者身份亦属富贵阶层,因而更为人所忽略,并常
常受到 “典实富艳有余”(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 “微乏韵度”(杨慎 《升庵诗话》卷
八)的指摘。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这类诗作又 自有其特点和价值。且不说其历时久、数量多,在
前后承传中已自形成一套创作的法式和风貌,也勿论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功用,即
以其艺术表现言,因作者大都是宫廷文人,具有 良好的文学修养,而其接受对象又是高高
在上的君主,这就规定了其创作必然是认真的、有艺术水准的。以唐代大诗人王维为例,
其多首应制之作即不乏精品,而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一 篇最为典型 :
渭水 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
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在拙著 《唐诗艺术讲演录》中,我曾对这首居高揽胜之诗作过一个简单的分析:
从诗题看,诗人是在从大明宫 (蓬莱)通往兴庆宫的凌空阁道中向下俯视的,如
果平视是看不到渭水的,这里不仅可以远眺渭水、黄山 (在今陕西兴平),而且可以近
察千门柳、上苑花,特别是颈联两句,将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 :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
中春树万人家 ——云遮雨罩,一片苍茫,双阙高耸,春树如烟,千万人家鳞次栉比,
在蒙蒙雨雾中构成了一幅壮观而迷离的画图。前人评此二句说: “美丽秀溢”(《闻鹤轩
初盛唐近体读 )、 诗“传画意 (《网师园唐诗笺》)。实际上,这首诗可以入画的不只
此二句,沈德潜认为: 应“制诗应 以此篇为第一”, “阁道 句也是 诗“中有画”(《唐诗
别裁》卷十三)。从全诗看,整个就是一幅兼包远近、大小、广狭的俯视图景,如果今
天让我们勾勒一幅当年长安城的缩略景观,那么王维这首诗是可以作为参照的。前人
评论此诗的意境和作法之妙,认为: 风“格秀整,气象清明,一脱初唐板滞之习。”在
结构上, 一“、二不出题,三、四方出,此变化之妙;出题处带写景,此衬贴之妙;前
后二联,俱阁道中所见之景,而以三、四横插于中,此错综之妙。凡皆妙于遣调也,而
七、八立言得体 ,则又妙于命意也。一、二远景 ,五、六近景 ,二联全景,三、四半
160 击知学 2010·3
景, 迥‘出’字写出 从’字 向‘ 字之神, 回看’字写出 留‘’字 望‘’字之神。”
(《增订唐诗摘. 卷三) “起二句,先以山川将长安宫阙大势定其方位 ,此亦擒题之命
脉法也。譬如画大轴画,先界轮廓 ;又如奕棋,先布势子,以后乃好依其间架而次第
为之。三、四贴题中 从‘蓬莱向兴庆阁道 。五、六贴 春‘望’,贴 雨‘中’。收 奉‘和
应制’字。通篇只一,还题完密,而兴象高华0” (《昭昧詹言 卷十六)仔细体味这些
评语 ,可以使我们对此诗的立意和构 图之法获得更深的体认 。
实际上,这首诗的特点除了立意、构图外,还表现在词语、意象、法度、气势、格调
等方面,同时,它在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方面,也能给后人以相当的启迪 ,起到以诗
证史的作用。这还只是就一首诗而言,倘若将视野放开,对 自汉末至唐五代这一长时段中
上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