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欢娱与悲伤——谈《兰亭集序》表达的生命意识.pdf

生命的欢娱与悲伤——谈《兰亭集序》表达的生命意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4卷第 4期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No-4VOi.24 2008年 l2月 JournalofCangzhouTeachers’College Dec.2008 生命的欢娱与悲伤 《兰亭集序》表达的生命意识 张 虹 ,王建稳 ‘ (1.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ool;2.北京市八一中学,北京 010089) 摘 要:《兰亭集序》的作者在表达对人生的感慨时,是在强烈的感性下面隐含着对人生的深刻的理性思考 — — 他思考到了生命的悲剧性本相。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悲剧性境遇的认识,使文章弥漫着无尽的悲 情,成为文学史上感慨人生的绝响。 关键词:《兰亭集序》;生命;生命意识;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62(2008)04-0025—02 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子,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两个鲜明的 表达对人生的感慨时,是在强烈的感性下面隐含着对人生的深 群体特征 :一是重生命的感性体验,从人的日常生活的衣食住 刻的理性思考——他思考到了生命的悲剧性本相。正是这种对 行、言谈举止,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风花雪夜,无不令他们 生命的悲剧性境遇的认识,使文章弥漫着无尽的悲情,成为文 充满兴趣地去关注 、赏评和体验 ;二是对生命执着的珍爱、眷 学史上感慨人生的绝响。那么,作者思悟到的生命本相是什么 恋,因而他们对人事无常、人生短暂极敏感、极易兴发悲慨 。 呢?答案全部在文章的第二段 : 魏晋文人士子的这种心理型构、精神气质,在魏晋时期的诗歌、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 内;或 散文及志人记事小说 《世说新语》中都有鲜明的表现。有了这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3其欣 一 历史文化背景作参照,再去读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有关 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 自足 ,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 这篇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就容易把握了。 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 《兰亭集序》从形式到内容皆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文章 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 开篇即以洗练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暮春时节 ,江南山水钟灵秀 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 丽、气候清明和畅;文人雅士聚会其中,饮酒赋涛,纵情山水, 这段议论,文字虽不多,但思考的内容极丰富,义理也极 赏心悦 目。作者不饰浓墨重彩、不用铺陈渲染、不加工笔细描, 严密,文意发生了三次转承:即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仅以120余字的白描写意之法,即把人生纵情山水、放浪形骸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或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的欢喻快乐之境,出神入化、意味隽永地写出来。然而,当读 为一层 ,承上启下,转入对人生一世、生命存在状态的思考。 者尚沉浸于风光畎丽的江南山水、神往那文人雅士的诗酒人生 二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 之时,作者却笔锋骤转,突发对人生的幽思玄想,悲从中来, 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 且悲慨之深远沉重,远远超过上文纵睛山水、诗酒欢宴产生的 之矣。”为一层 ,承上文思考人生因生命的种种内在欲求,造 快乐,以致全文都被作者对人生深深的悲情所笼罩。这悲慨撼 成的欢与悲之两种境况。三 、“向之所欣,

文档评论(0)

8号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