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图书的收藏与管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目囝囡 DANGcANJIEDU 口 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 王翠琪 摘 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图书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两汉以后,各代都设有专门管理图书的机构和官员。本文就是系统 地叙述我国古代图家图书收藏与管理方面的成就,用以弘扬中华文化。 关键词 中国古代图书 收藏 管理 我从事图书管理已经多年了,对中国古代 图书的收藏 、聚散 史记事”,这应是国家最早管理档案文献的官员。西周实行分封制 这一课题曾加以注意。为此,我曾向有关老师进行请教,并翻阅了 度,诸侯各国亦有国史,设有史官,记录各国的政典掌故。后代的研 一 些资料,基本理清了中国古代各个王朝图书文献的收藏 ,管理 究者认为,当时没有私人的著述 ,现在传世的 《尚书》、《诗经》、《易 状况,今简述于下: 经》都是春秋末年根据史官记录编辑成书的。孔老夫子是我国私人 中国是世界上保存图书资料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 ,各个王朝 办学的第一人 ,儒家所谓的 六《经》,就是从当时史官所保存的文献 都非常注意收集和保存图书资料,而私人藏书,从春秋战国以后,也 整理出来 的) 越来越多,至明清两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人藏书楼。 秦统一六国,集中了六国的图书文献于咸阳,秦始皇听李斯的 以国家藏书来说,早在远古的传说时代 ,古籍上就有 “三坟”、 建议,焚烧 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烧毁不属于博士官的诗书,学法 “五典”、“八索”、“九丘”的典籍。“三坟”、五“典”是指三皇、五帝时的 令的以吏为师,订挟书之令,不准私人藏书,使古代文献遭到了一次 文献,八“索”是说伏羲造八卦的解说,“九丘”是指大禹分天下为九 极大的损失。到西汉王朝建立,肖何收秦国籍,汉惠帝又废挟书之 州时的一些记录。这些当然是不可信的,是后人伪造或追记的,但从 令,国家和民间图书典籍逐渐增多起来了。到汉武帝时,他设置太史 此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图书典籍的收集了。 公一职,命天下各郡每年向中央报告情况的 “计书”得先上太史,副 据考古学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周公曾说: 本才上丞相;又广开献书之路,设写书之官,于是国家图籍不断充 “维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 ·多士力》似乎已有殷王言论的记录 积 ,“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隋 了。到了西周,汉《书 ·艺文志》曾说,周王朝设有史官,“左史记言,右 书 ·经籍志》)外是指朝廷,内是指皇宫之内。这些都是国家藏书的所 射了人本主义的精神。当自然之神不能庇佑百姓,甚至危害民生时, 林,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曾经在中美洲雨林带辉煌 了1700 人们需要新的神灵代替。这种重人轻神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一贯的观 年的玛雅文明因缺水而衰亡了。古巴比伦文明、地中海的米诺斯 念。李冰作为治水有功的神话人物取代了早期的自然之神,自汉代 文明、腓尼基文明、玛雅文明、撒哈拉文明等 ,一个个随着人类早 立祠 ,长期成为民众祭祀的神灵,也是官祭的对象。治水之神是由人 期农业对水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而最终消亡了。可见,水对于人 神化而来,是人类战胜 自然,兴利除害的图腾5[1。 类文明起源与延续必不可缺。另一方面,很多民族的先 民都留下 2.道法 自然的治水哲学。都江堰水利工程取材自然,顺应自然 , 了大洪水的传说,这说明人类早期大多经历过可怕的洪水而幸 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 “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乘“势利导, 存。所以,水虽是人类的必需,却又必须防范洪水。自古以来,成都 因时制宜”、“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急流缓受 , 平原一带就与水紧密联系。鳖灵治水有功而登上王位,大禹治水 不与水敌”,这些精华的文化底蕴是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 从岷江开始。都江堰修建后 ,各朝各代把都江堰的修复、整治和扩 体现。都江堰工程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善于利用地势、水势,采取 大看做是 “兴水农之政,为足民之大事”。都江堰不因朝代更迭 、制 无坝分水 ,壅江排沙等独特水技术,成功避免水利工程常见的洪水 度变化而废弃。长期以来,蜀地居民与水和平相处,创造了富庶的 冲击和泥沙淤积等问题,实现 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灌溉。这一 文明。 华《阳国志 ·蜀志》描述成都平原时说 :“沃野千里,号为陆 切无不透着一种顺应水的自然特性。长期以来,都江堰所用材料充 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史《记》描述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