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黑斑蛙、蟾蜍的鉴别.pdfVIP

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黑斑蛙、蟾蜍的鉴别.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312一 江苏农业科学 2011年第 39卷第4期 王春清,王海玉.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黑斑蛙、蟾蜍的鉴别[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312—313 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黑斑蛙、蟾蜍的鉴别 王春清 ,王海玉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 132101;2.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畜牧兽医站,吉林蛟河 132500) 摘要:从中国林蛙及各种蛙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蝌蚪生物学及卵团四方面来阐述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黑 斑蛙和蟾蜍的鉴别。 关键词: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黑斑蛙;蟾蜍;鉴别 中图分类号:$86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1)04—0312—02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三者于一体的经济蛙种,在养殖 1.3 黑斑 蛙 中常与黑龙江林蛙、青蛙及蟾蜍相混淆,特别是其蝌蚪及卵团 黑斑蛙属于无尾 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别称青蛙、田 之间的鉴别。笔者在从事多年中国林蛙的研究及所见闻中, 鸡。体长70~80mm,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大而明显。前肢 将 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青蛙和蟾蜍 的鉴别总结如下,供广 短,指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 大中国林蛙养殖者及有关人士参考利用。 全蹼。皮肤光滑 ,背面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上面有 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背中央常有 1条宽窄不一的浅色 1 形态鉴别 纵脊线,由吻端直到肛门,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 1.1 中国林蛙 滑,白色无斑。雄性有 1对颈侧外声囊,前肢第 1指基部有粗 中国林蛙属于无尾 目蛙科蛙属 ,别称黄蛤蟆、油蛤蟆、金 肥的灰色婚垫,满布细小 白疣。 鸡蛤蟆。雌蛙体长71~90mm,雄蛙较小,其显著特征是眼后 1.4 蟾蜍 缘有三角形黑色斑,背部及体侧为黑褐色或灰褐色,少数为土 属于无尾 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最多见的蟾蜍是中华大 黄色。背部有人字形黑色斑纹。雄性中国林蛙腹面灰 白色带 蟾蜍,别称癞蛤蟆、大蟾蜍、癞肚子。中华大蟾蜍外形似蛙而 褐斑,雌性中国林蛙腹面多为黄 白色夹杂橙红色斑纹。背部 较大,体长一般在 79~120mm。头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 及体侧无显著疣粒。四肢背部为黑褐色或灰褐色,上面有显 皮肤粗糙,分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其中沿体侧之瘰疣更 著的黑色横纹。雄蛙前肢较雌蛙粗壮,拇指 内侧有发达的婚 大。其体色变异很大,在生殖季节 ,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 垫,呈灰色或黑色。雄蛙咽侧下有 1对内声囊 。 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颜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 自眼 1.2 黑龙江林蛙 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纹;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 黑龙江林蛙属于无尾 目蛙科蛙属,别称 田鸡、油蛤蟆、红 纹。雄性较小,前肢内侧三指具黑色指垫,无声囊。 肚田鸡、山狗子、臭迷子 ,东北当地称草蛤蟆。其体形中等,体 2 生态 习性鉴别 长6O一70舢 ,体重20~69g,外形似中国林蛙,皮肤为林蛙 群中最粗糙者,两侧褶间有分散的疣,大致成行排列,后部的 2.1 中国林蛙 疣多而小,一般不成行 。体侧、腹部两侧及后肢背面有许 生活在海拔 1800m以下地带,以海拔 1000m以下地带 多小疣。颜色变异颇大,背面棕灰色或深灰色带有绿色。背 数量居多。完全营陆地生活,习居于阴暗潮湿山坡的树丛下 中央有3条宽窄不一的黑色纵线,背侧褶及背部疣上或附近 或山间溪流附近。每年的活动极有规律性,一般在每年的9 有黑色斑点。鼓膜处的三角黑斑大而显著。咽、胸部及腹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