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施耐庵考察的历史反思.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1年第2期 明清小说研究 NO,2,2011 总第 100期 TheJournalofMing~QingFictionStudies General,NO,100 1982年施耐庵考察的历史反思 · 欧阳健 · 摘 要 1982年有关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文物史料的考察座谈, 是继 1952年文化部调查之后的成功考察,实际上已臻于解决施耐庵生 平的境地。对考察经过及其观念、方法作深切的历史反思,可以消解至 今尚存的所有疑虑。 关键词 施耐庵考察 新文献鉴识 旧材料辨议 诸传说贯通 《水浒》作者施耐庵的身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学术课题。一 切为解决这一课题尽力尽心的人士,都应该受到后人的尊敬;一切为解 决这一课题所做的工作,都应该受到科学的评价。1982年4月江苏省 社会科学院召集的,有中国社科院、辽宁社科院、北京社科院、湖北社科 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南京大 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16位学者参与的,以新发现的 施《廷佐墓志铭》、《施氏长门谱》为重点的考察座谈 ,是继 1952年文化 部调查之后的成功考察,实际上已臻于解决问题的境地。对考察经过 及其观念、方法作深切的历史反思,可以消解至今尚存的所有疑虑。 一 、 新文献鉴识的适宜处置 发现 施《廷佐墓志铭》、《施氏长门谱》的信息,是1982年1月传递 给江苏社科院文学所负责人刘冬的。 早在 1951年,刘冬就和黄清江合写 《施耐庵与(水浒传)》,推动了 建国后第一轮施耐庵考察;1980年甫出工作,又发表 《施耐庵生平探 · 94 · 考》,启开了新时期施耐庵考察的序幕。得到这一令人激动的信息,刘 冬首先想到的,不是以之充实自己的学术论著,而是如何对文物进行鉴 定与辨识 ,如何表述与公布这一重大发现。 2月初,他冒雪去兴化,判明文物的真实性之后,迅即报请省委宣 传部,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名义,邀请全国 《水浒》专家前来实地考 察。应邀的专家中,朱一玄、马蹄疾是 《(水浒)研究资料》的编纂者,范 宁、何满子、张志岳、袁世硕、刘操南、章培恒、王俊年、李灵年、张惠仁、 张啸虎等,都发表过有关 《水浒》与施耐庵的论文。 考察中,专家对 《施廷佐墓志铭》一致作出肯定判断。朱一玄说: “这块墓砖是明代的,没有可能是有人作假。”何满子说 :“出土的瓷器, 我看大约是明朝宣德前后的瓷器 ,一个证明一个。”是年8月,中国社 会科学院文学所召开 “首都施耐庵文物史料问题座谈”,邀请到当代更 权威的鉴定家,启功说 :“这东西很好 ,很硬的证据。这是什么地方? 施家的聚居的墓地出土的文物,这是硬得很。”史树青说:“我的印象: 所有出土文物从鉴定角度看,全是真的。”周绍 良说:“今天看到的实物 东西,青花瓷器是永乐、正德的东西,墓志我相信是真的。” 在鉴定 《施廷佐墓志铭》为真的前提下,铭文的辨识便是头等要 务。考察者在 《对江苏省新发现的关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文物史料 考察报告》中,对此作了细致记述: 《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一九七九年八月在江苏省兴化县新 垛公社施家桥发现 。墓志砖质 ,长二十九点五厘米 ,上宽二十八点 五厘米,下宽三十厘米,厚五点五厘米,制作粗糙,字体亦欠工整。 正面为墓志,背面为墓铭。正文十九行,行二十一字至二十三字不 等。共约四百余字。墓志铭砖出土后未及时征集保管,损伤严重, 字多磨灭。与会者除到出土地进行 了实地考察外,还对铭文作了 反复辨认,可辨认的大约有一百六十余字: 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 施公讳 口字廷佐口口口口口口口祖施公元德于大元 口口生 (曾)祖彦端会元季兵起播浙(遂)家之及世平怀故居兴化 (还)白 · 95 · 驹生祖 以谦 以谦 生父景 口至宣德 十九年辛丑生公 口(施)亮 (风)口口于公历 口口户使官台州同知施锦 口口口公之兄弟也

文档评论(0)

人生新旅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