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三鸟 寓意深远——《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肖像描写分析.pdfVIP

一石三鸟 寓意深远——《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肖像描写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 21卷第4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4月 JournalofHigherCorrespondenceEducation(P~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V0ll2lN0.04 April2008 ●文学大视野● 一 石三鸟 寓意深远 《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肖像描写分析 李淑静 (唐山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摘 要: 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手法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 的方法,或借人物 自身的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林黛玉进贾府》对林黛玉三次肖像的描写可谓是鬼斧神工,一个言谈举止不俗、态度 自然风流、美貌多情、体 弱多病的少女形象浮现在眼前。这三次肖像的描写一石三鸟,寓意深远。 关键词: 肖像描写;一石三鸟;寓意深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87~oo8)o4—0032—02 在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肖像是一次写就的, 史笔看”。 而对林黛玉的肖像却描写了三次。 第三次,通过贾宝玉的的眼看心评,从正面绘出了一 第一次,借众人的眼光和感觉正面描写林黛玉的体态 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美人图。“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 和气质:“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 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 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 自然的风流,便知她有不足之 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 症。”这里的黛玉年貌虽小,却具有才气,身体虽弱,却风流 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自然,但究竟 “举止言谈”、“身体面庞”、“自然的风流”的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 详细情况如何,我们还不甚了解 ,因为是概写的,只是从众 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 人专注的眼神里,我们感受到黛玉充满了少女的楚楚风 见过的…。 韵。她的童年本该是欢乐的,然而却过早地罩上了不幸的 到这里,黛玉 肖像才清晰而又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 阴影。那 “怯弱不胜”的身体面庞,经得起种种打击和折 前。宝玉对黛玉的举止容貌眼看心评 ,众人眼中的 “怯弱 磨吗?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为 日 不胜”,在他这儿变成了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其娇弱 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多病的身形可睹;王熙凤眼中的”标致”、“气派”,在他这 第二次,借王熙凤的观察来写黛玉的容貌的标致和气 儿成了 “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画面,其妩媚姿容、轻盈 派的不凡。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 体态可掬,黛玉不仅貌美,而且才智聪颖,可惜病魔缠身。 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 宝玉还从那含愁万种的 “两靥”中发现了她那多愁善感的 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 个性特征。好一个慧口慧心的宝玉,是他让人们知道了 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 口头心头 黛玉的品貌,也使人们从那 “似蹙非蹙之眉”、“似喜非喜 一 时不忘’。”这里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比起第一次 之目”的神态中,感受到她那幼年丧母、离家远栖、寄人篱 来,它更多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凤姐本身 “模样而又极 下、对前途渺茫未 卜的隐忧。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 标致”,然而她竞如此夸耀

文档评论(0)

w4o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