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进展与思考.pdf

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进展与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针灸杂志2010年 11月第29卷箍 ·681 · · “q73计划”专栏 · 文章编号:1005—0957(2010)1卜0681—06 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进展与思考 包春辉,施茵,马晓艽,李赣,刘慧荣,吴璐一,吴焕淦 (上海 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摘要】 本文从遗传、环境、免疫、精神因素等方面简述了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同时,介绍了针刺、艾灸不同治疗方法 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以及实验研究概况,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针灸治疗克罗恩病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 针灸疗法:灸法:针刺 :克罗恩病: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0.11.681 PathogenesisofCrohnDisease,AdvancesinitsAcupuncture-moxibustionTreatmentandThinking BAO Chun—hui,SH1Yin, MAXiao-peng,LIGan, Hui—rong,WULu-yi,WUHuan—gan.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 ThisarticlesketchesoutthepathogenesisofCrohndiseasefromheredity,environment,inununityandpsychological factors.Meanwhile,itprovideasurvey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researchesondifferentacupuncture—moxibustiontreatmentsfor Crohn disease,sununarizestheproblemsexistentintheresearchesand putsforwrad someideasaboutacupuncture—moxibusfion treatmentsofrCrohndisease. K【eywords】 Acupuncture—moxibustintherapy;Acupuncture;Moxibustion;Crohndisease;Review 克罗恩病 (Crohn’SDisease,CD),又称克隆氏病, 聚集性在克罗恩病中已被证实,cD亲属患病率比正常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性肠病, 人 高 出5倍甚至更 多,其一级亲属 的CD患病率为 可侵及从 口腔到肛门的消化道任何部位,病变常呈跳 2.2%~16.2%,IBD患病率为5.2%~22.5% 。单合子孪 跃性分布,但以回肠末端和邻近结肠最常累及。主要临 生子共 同发病一致率 (37%)明显高于双合子孪生子 床表现为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伴腹部包 (7%) 。但研究发现,该病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 而是多基因遗传病。此后,至1996年Hugot等人 发现 贫血、厌食、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以及关节、皮肤、 并证实CD的基因易感位点为第16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侧 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重症患者常迁延难 区,称为IBDI位点。2001年Hugot 和Ogura两个研究 愈,预后不 良。本病以欧美国家多见,近年来国内发病 小组又分别报道 了IBD1位点的NOD2基 因,现命名为 率逐渐升高 ’。目前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CARD15基因,是人类cD的第一个易感基因。之后,其它 西医治疗以减轻肠道炎症、控制肠外症状,以及纠正营 的易感区域相继被报道,分别是位于染色体16q、12、 养障碍为主,但因其疗效欠佳、停药后易复发且副反应 6、l4、5、19、l、16p~U3的区域,并将其命名为IBD1~ 明显,在临床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针灸疗法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