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松江府服饰风尚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明代松江府服饰风尚初探 45 明代松江府服饰风尚初探 王 熹 提 要:本文运用大量史志文献资料,论述了在明朝政府鼓励农桑政策推动下,松江府纺织业、丝织业迅 速发展,在全国处于优势产业的地位以及衣料的生产、织造与运用方面的情况。作者还详细介绍 了明代松江服 饰从头巾、帽子、男服装、妇女服饰以及鞋袜等几方面 由俭朴到奢靡的变化过程,分析了服饰风尚变化的原因 与明中后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展变化的密切关系,以及服饰风尚的变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明代 松江府 服饰风尚 明代松江府,史称 “东南雄郡四而松居一”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物产丰富,素有 “川原 沃衍,有海陆之饶 ,珍异所聚”,“民素饶渔盐之利”② 的美誉。这里市镇林立,商贾辐辏,经济 发达,在明代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 影响,其服饰风尚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点。尤其是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法治 的松弛,松江府服饰风尚的特点更为突出,对周边乃至全国的服饰风尚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 响。因此,探讨松江府服饰风尚的变化,很有价值和必要。本文拟就松江府衣料的生产与织造、 服饰从俭朴到奢靡的变化和影响等,略述管见,以就教方家。 一 衣料的生产与织造 松江府是江南经济发展重镇之一,也是服饰衣料生产和织造的中心。从宋代开始,松江府就 种植木棉 ,到元代元贞年间,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使棉纺织品的质量有所提高,数量有所增 加,激发了棉农种植棉花和生产棉布的积极性。朱元璋深谙发展农桑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早在 至正二十六年 (1366)就对中书省大臣说: “年谷丰登,衣食足给,则国富而民安”,强调此是为 治之先务,立国之根本③。建国后他又将督民耕桑作为安邦理民的当务之急,要求各级官员身体 力行,落到实处。洪武二十七年 (1394),朱元璋对工部大臣说: “朕深知民艰,百计以劝督之, 俾其咸得饱暖。比年以来 ,时岁颇丰,民庶给足,田里皆安,若可以无忧也。然预防之计,不可 一 日而忘”,诏命天下普遍种植桑枣,明确要求工部谕令民间 “但有隙地,皆令种植桑枣。或遇 凶歉,可为衣食之助”④。于是工部移文天下有司,督民种植桑枣,选派专业人员讲授种植的方 法,并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实行免除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开荒垦田,多种植攸关庶民百 姓饱暖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桑枣。在朱元璋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经过各级地方官员的竭力奉行, 明朝政府发展农桑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明代的棉纺织业和丝织业也随之迅速恢复和发展起 来,尤其是松江府在江南乃至全国始终保持优势产业地位,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制作服饰所需的各 种棉布和丝绸衣料。 ① 明方岳贡修、陈继儒纂:崇祯 松《江府志序》,明崇祯三年 (1630)刻本,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 目文献出版社 1991年 10月第 1版。下同。 ② 方岳贡修、陈继儒纂:崇祯 松《江府志》卷之二 形《势》。 ③ 《明太祖实录》卷一九,丙午正月辛卯,台湾省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下同。 ④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二,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庚戌。 维普资讯 中国地方志 2007年第2期 明代松江府棉布衣料的生产情况,正德 松《江府志》记载: “木棉本出闽广,可为布。宋时 乡人始传其种于乌泥泾镇,今沿海高乡多植之。”其纺织技术很高,可与苏杭相媲美,百“工众技 与苏杭等。要之吾乡所出,皆切于实用,如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从事纺织 的 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人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 率 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纺织棉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是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田家收 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①。崇祯 松《江府志》载: “其绫莫如布帛, 松之布,衣被海内。吴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