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4年第 6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62004
第 J7卷 JOURNALOFHAINANNORMALUNIVERS丌-Y General№ .74
(总 74期) (SocialSciences) Vo1.17
文化的探索和消费
香港当代散文的文化分期:1970~80年代
陈 德 锦
(岭南大学 中文系,香港)
摘 要:1970—80年代,香港散文作家的职志由文化播种者变为文化探索者。随着文化工业的兴旺及文
化批判的持续,香港当代散文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局面。
关键词 :香港文学;边陲;现代主义 ;运作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23X(2004)06—0048—06
实现的可能。70年代,西方左翼思潮高涨,传统备受质
疑,因此像 “传统”和 “现代”如何衔接等问题成为学术界
一 背景
探讨的焦点。在平衡社会矛盾上,港英政府逐步开放议
1967年5月的社会骚乱可说为香港文化划下了一个 会,增加教育经费,并鼓吹香港的成功在于安定繁荣。当
分界。经历此一事件,香港人普遍认同了努力工作、维持 “九七”问题出现,香港人延续着并扩阔着 “香港 一中国”
饱足和享受生活的人生观。社会上重视学历、技术、消费 之间文化认同的问题。世界文化思潮的输入虽带来文化
而不是文化。社会骚乱刚过去,不少文化人已展开对香 上冲击,但也使香港作家能扩展视野。散文家汲取了中
港文化的批判。有些批评香港文化基本上是 “劣质文 外古今的文学养份,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散文写作时期。
化”,文艺 “是得其 形‘骸’遗其 精‘髓’的……在散文中有
二 多元文化情态
的是假哲学观,却全无真感受”,[1](P12—13)有些指出
香港的文学出版工作不济 ,作家生活没保障,文学数据散 60年代以后,香港蜕变为一个 以出口、转 口贸易为主
失,后人没有足够资料 “去研究冯至的诗、李广田的散文、 导的工商业城市,文化转变也很 明显,西方的电影 、流行
无名氏的小说”。[2](P13~14)这些批评似 已肯定了一 音乐、生活时尚等等 ,无孔不入地在这个几百万中国人生
种 “香港文化”正在形成,但性质却是商业的、低级趣味 活的小岛登陆。电视、广播媒体大量吸纳阅听者,对文字
的。在国内作家受政治干扰的时期 ,香港在保存文献方 媒体构成了巨大压力。报章为了争取读者,在版面上增
面出过一份力量。但对于香港本土作家所面对的问题, 加图片的比例以求传真,副刊大多容纳通俗性、消闲性的
大多没有深入开展,语焉不详。对批评者来说,“香港文 文字。据 1970年由香港中文大学负责的一项名为 “大中
化”虽可被感知,却显然积累不厚,无从说起 。 学生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香港的大、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地的文化生产大部分迎合消闲、娱乐的 目的,“文 风气已趋低落,所喜欢阅读的报章副刊作家大都是流行
化播种”已难维持在普及层面,要进入建制(如大学)才有 作家。[3](P146)0
收稿 日期:20o4—09一l0
作者简介:陈德锦(1958一),男,广东新会人 ,哲学博士,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海南师范学院中国散
文研 究中心特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