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13次学术大会(第2号通知).pdfVIP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13次学术大会(第2号通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4期 (总第 376期) 国 际 地 震 动 态 No.4(SerialNo.376) 2010年4月 RecentDevelopmentsinWorldSeismology April,20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 26届学术年会 中国地震学会第 13次学术大会 (第2号通知) 中图分类号: P3。N27; 文献标识码: D;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0.04.013 现将第26届学术年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 会议时间:2010年 10月 17日 0 日,10月 16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三.会议主题 :瞄准学科前沿、面 向国家需求 四.会议学术活动 1.大会报告 (另行通知) 2.专题报告 (另行通知) 3.学术论文报告讨论会 (暂定如下题 目及主要内容,实际专题将根据投稿情况具体安排。 报告分为 口头 、展版两种形式)。 (一)综合专题 (1)AdvancesintheGeophysicsofEastAsia Conveners:Qing—huaHuang,LiZhao,TeruyukiKato,Qi-fuChen huangq@pku.edu.cn DeploymentsofvariouskindsofobservationalnetworksinrecentyearsinEastAsiahavenoton— lyprovidedagrowingbodyofmulti—disciplinaryobservationsbutalsostimulatedthedevelopmentof modelingtechniques.Thissessioninvitescontributionsthatarefocusedon,butnotlimitedto,new approachestoandfindingsontheregionalstudiesintectonics,geodynamics,seismology,geo—elec— tromagnetism,geodesy,ea~hquakeengineeringandexplorationgeophysics (2)地震与流体——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与地震对地下流体迁移的影响 召集人:曹俊兴 黄辅琼 caojx@cdut.edu.cn 主要内容:地震与流体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 :① 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② 地下流体异常与临震预报;③ 地震对地下流体,特别是油气二次运移的影响。欢迎相关的实 证、理论、模拟研究成果与观测资料报道投稿。 (二)汶川地震专题 (3)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召集人:徐锡伟 陈晓非 xiweixu@vip.sina.con;xfchenl@ustc.edu.cn 主要内容:针对 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基于龙门山断裂带深部地球物理探 测、震区地壳形变观测、发震构造和断裂活动性调查、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地震应急救援响 国 际 地 震 动 态 2010拄 应情况及宏观异常现象调查等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的深入研究,从地震地质、GPS观测、地震 学 、余震台阵观测、结构震害和前兆异常等方面启迪我们对汶川地震发震机理的认识,从而 达到从汶川地震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动地球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4)汶川地震工程震害机理研究 召集人:孙柏涛 杜修力 李小军 kfb@iem.ac.cn 主要内容: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以生命和巨额经济损失为代价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地震发生后,地震工程专家对汶川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和地面破坏及工程震害等进行了大量调 查和研究,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启迪我们对汶川地震工程震害机理的认 识,从而达

文档评论(0)

枫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