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ab Lab 创新模式及其启示
1 2 3 3 4
宋刚 陈凯亮 张楠 唐蔷 朱慧
(1、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北京 100871;2 、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
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4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科技处,北京 100032)
摘要:信息技术融合与发展为科技创新模式嬗变提供了新机遇。本文讨论了 Fab Lab 创新模式的发展背景及
典型案例,并重点分析了其对我国以用户创新为中心的应用创新实践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以期引发研究与实
践领域围绕用户参与的创新 2.0 模式发展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创新2.0 ;Fab Lab ;应用创新;用户创新;个人制造
Innovation Mode of Fab Lab and Its Enlightenment
SONG Gang1 2 3 3 4
, CHEN Kailiang , ZHANG Nan , TANG Qiang , ZHU Hui
(1,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Peking University;
2, 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 Massachusette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School of Public Policy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
Abstract: The conv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CT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evolvemen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typical cases of
innovation mode of Fab Lab, analyzes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o application
innovation practice in China, with user innovation at its core, in order to trigger in-depth thinking on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2.0 both in academia and practitioners.
Keywords: Innovation 2.0, Fab Lab, Application Innovation, User Innovation, Personal Fabrication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知识社会的形成,也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组织方式与
社会形态[1] 。信息革命和知识社会不仅使得计算无所不在、网络无所不在,带来了计算与网络的普适,改变
了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方式,使得信息普适、知识普适,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活动也变得无所不在[2] 。
社会形态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流体特性,传统的社会组织及其活动边界正在“融化”[3] 。传统意义的实
验室的边界以及创新活动的边界也随之“融化”,真正生活、工作在社会中的用户才是创新的主体[2] 。以生产
者为中心的创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转变,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应成为民主的参与
[4]
。
应对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以及知识社会来临的机遇与挑战,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对以用户参与为中心的创
新2.0模式进行探索。中国正通过体验、试验、检验这“三验”机制的建设,探索以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新教材】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艺术唱游)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计划(全35页)(2024年).doc VIP
- 二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ppt VIP
- 电商直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ptx VIP
- 2020年版中国药典药物检测相关知识考试试卷.docx
- 2025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技术路线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docx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 季浏PPT课件.pptx
- 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 测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家用空调主板整机可靠性测试标准.docx VIP
- 2025秋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