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明孝陵地下宫殿及陵宫东配殿
考古勘测大揭秘
王前华
一、明孝陵概况
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也是目前全国罕见的大型帝陵。它始建于明洪武
低不少于200万两,用工超过100万人次。大量能工巧匠在此倾注了无限心力和智慧,其陵寝规
制一直影响到北京十三陵及清帝诸陵制度,在中国文化史和帝王陵寝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明孝陵代表了我国明朝初期石刻艺术、陵寝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具有永久的保存价值和开
发利用价值,所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国宝”。
明孝陵地处南京东郊,从陵墓起点下马坊至地下玄官所在的宝顶,纵深达2600多米,而原
初围绕孝陵的红墙周长则达22.5公里,规模十分宏大。其建筑设施包括:陵宫、神道石刻、桥
梁、碑亭、门楼、墙垣、牌坊、陵区管理机构神宫监、陵区军事保卫机构孝陵卫、各种祭粑设
施、给排水设施以及陪葬于孝陵范围内的嫔妃墓、太子朱标东陵等。可惜的是,这座皇陵在清代
兵火中遭到极大破坏,尽管如此,现在每年前来明孝陵观光的游客仍达百万人次。
二、勘测缘起
关于朱元璋的玄官建筑,由于史书失载,又缺乏必要的工程档案资料,加之在文献记载中及
民间还有朱元璋葬于南京朝天官或北京万岁山及下葬时“南京十三个城门出棺材”等等的历史记
载和传说,所以几百年来,玄宫究竟是否真正建造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内,一直是人们心
目中的不解之谜。即使是孝陵的地面陵官建筑,除方城、明楼、享殿和享殿前门基址大体保存
外,其他建筑也早巳荡然无存,不知所在。
为了掌握明孝陵地下文物的埋藏分布情况,进一步做好陵区文物保护与文物资源开发利用工
作,同时也是为了澄清历史真相,研究明代第一陵的建筑规制及其对后来的影响,1998年12
月,中山陵园管理局、南京市文物局在文武坊门(陵宫第一道大门)竣工之际,联手对明孝陵地
下宫殿情况以及陵官内的建筑布局做全面的调查勘测。
三、初探玄官及东配殿
1.玄宫探测
这次文物勘测得到了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的大力合作。玄宫探测采用精密磁测(GPM)
-39·
技术,并配合以地面调查研究。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工作,完成了明楼以北、以东及东南区域
20800平方米的探测。此外,还对宝城域内的地质特征、明楼南北两侧地下人工扰动情况进行了
探查研究。目前,对已获得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
本次探测工作中,除地面杂物(铁质易拉罐、碎铁丝网、六朝碎砖等)的干扰外,还受到广
泛分布于山坡的壕沟、深坑等后期人类扰动体的影响。需特别指出的是,宝城域内地下岩体的物
性呈条带状差异分布,而这种条带分布的空间走向均为基本平行的北北东向,这与明楼底层过道
及上层门洞的走向基本一致。因此,宝城域内岩体物性差异的条带状分布,给探测工作和资料解
释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根据对探测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调查,初步推断明孝陵宝城域内存在有较明显的地下构筑物。
分析认为,明楼东侧有一向北斜弯的隧道状构筑物,经追踪,推断其长大于120米。同时判断,
该隧道状构筑物的入口之一位于明楼东侧的宝城城墙之下。目前,已经发现可能属于玄宫构筑物
体的异常迹象,但还需进一步作研究性探测和更多的分析,才能对构筑物体的图象作出判断。从
现有资料分析,可能属于玄宫构筑体的异常分布范围限于90米×50米以内,其南界约起于明楼
北100米左右(自明楼北侧石坎起算),终于宝顶南沿。
若以明楼为中心,属于“玄宫”的异常范围明显偏向东侧,呈北北东走向。
通过探测,目前可以确认,朱元璋的地下宫殿就在玩珠峰下数十米深处,调查资料显示,这
座地下宫殿保存完好,过去流传的所谓玄宫曾被盗掘的种种说法毫无根据。玄宫规模宏大,仅甬
道部分就超过120米。由于地下宫殿构造复杂,探测尚未结果,还有大量的探测研究及分析工作
要做。
2.东配殿遗址勘查
陵宫内建筑遗存勘查也有惊人收获,文物部门在享殿基址东南部一高形台墩上发现了东配殿
遗址。从清理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收获:
①填补了东配殿平面布局资料缺失的历史空白。在历史文献中,有关明孝陵配殿的建筑形
式、格局、用材等均无记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遗体表面防腐操作擦拭涂抹法现代遗体防腐技术.pptx VIP
- 遗体防腐整容操作废液收集方法现代遗体防腐技术.pptx VIP
- unit1Financialsystem金融英语第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pptx VIP
- 2024版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1] .pdf VIP
- 教学课件 管理学基础(刘璇 张永良).ppt
- 教学楼、教学楼水电施工组织计划.docx VIP
- 41水平五 篮球单元18课时计划-《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说课稿.docx VIP
- 遗体防腐操作废液排放的监测及控制现代遗体防腐技术.pptx VIP
- 我的梦中国梦——共筑中国梦PPT课件.pptx VIP
- 中国天眼完整版本.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