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④ 下缩
汉魏洛阳故城40年的考古勘察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钱国祥
关键词:河南汉魏洛阳故城考古勘察收获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之一,先后曾作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等
朝代的王都或国都。它的城市建筑历史与形制沿革变化,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极为重
要。自1961年这个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即开始派队考察与发掘,至今已经40多年,经历了几代
考古研究者的艰辛努力。随着历年来考古勘探与发掘资料的积累和热点课题的深入研究,这
个城址的范围、始建与沿革变化、历代城址形制等原有面貌逐渐被学者们所认识,为下一步全
面科学发掘与研究复原打下了坚实基础。
笔者有幸从1984年开始加入到考察汉魏洛阳故城的行列,在20多年的考古勘察与研究
中许多重要的考古工作都亲身经历,对这个城址的保存现状和多个时代建筑遗迹相互叠压的
异常复杂性,考古勘探与发掘对解决这个城址形制的重要性,实际工作中的诸多困难与应对
办法,研究的焦点、难点等深有体会。如何在前人基础上对以往工作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回
顾十分必要,下面分几个方面将涉及该城形制和布局变化的一些重要发现做一综述。
一 汉晋洛阳大城的形制与早期营建
(一)墙垣的勘探和发掘
汉晋洛阳大城即北魏内城在现地面上仍残存有东、北、西三面大部分墙垣,南垣被洛河改
道冲毁,整个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①。夯土墙垣以北垣东段和东垣保存较好,地面上仍高5。
约为2460米。如加上东、西墙南端被洛河冲毁的墙垣,整个城圈长度接近14公里,大致合汉
晋时期的30里,符合许多文献中汉晋洛阳城南北九里、东西六里的记载②。
残存的三面墙垣虽然大致为南北或东西走向,但均不完全呈直线,在不同位置都有曲折
现象。这些曲折可能与这座城址使用时间较长,后代不断的修补改造或增筑扩城有关。根据
在三面墙垣勘探与试掘探沟,各段墙垣宽度略有不同,北垣勘探宽25~30米,试掘宽17.4米;
东垣勘探宽约14米,试掘宽16~26.5米;西垣勘探宽约20米,试掘宽16.2~21米。
由试掘来看,各段墙垣均是由多个时期夯打或增补修筑的多块夯土组成,修筑时代分属
周、秦、汉、魏晋和北魏等时期,最早可到西周,最晚为北朝④。不同地段的城垣夯土始筑或增
筑时代也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最早筑造的西周夯土墙主要在汉晋大城中部,外侧分别有东
周、战国~秦代、西汉末~东汉初、魏晋和北魏等时期的增筑夯土;该城北部墙垣夯土的最早
建造时代为春秋晚期,与中部西周夯土外侧增筑的东周夯土相一致;该城南部的墙垣夯土最
①
早约为战国末~秦代,其外侧也都分别有后代各期的增筑夯土。如此,在汉至晋代洛阳城址
下,至少有三个规模不同、时代早晚有异的早期古城叠压在一起。位于该城中部始建最早的
余;其次是位于该城中、北部的东周城址,略呈南北长方形,东西仍为六里,但南北已扩为3000
~3200米,约合当时七里;最晚时期扩建的城址为战国末一秦代修建,继续沿用中、北部的东
周城址,南部则是新扩,城址南北达到了九里,已经具有了汉晋洛阳大城的规模。东汉、曹魏、
西晋洛阳都城和北魏都城的内城,均是在这个城圈基础上修建并使用。
在北墙东段和西墙北段,勘探还发现
7座马面遗迹。西墙北段4座,北墙东段3
座,马面间隔110~120米。对北墙东段广
莫门西侧170米处的1号马面进行了发
掘④。该马面依北墙外侧修建,平面略呈
方形,残存顶面东西12.9米,南北11.7米,
残高2.1米,地下基础厚2.3米。夯土筑
造的马面分为两期,早期夯土被包在晚期
马面中心,呈倒凸字形,东西9米,南北8.5
米,南凸部分伸入北墙并与墙垣内同时期
夯土相接。据解剖早期马面始建于魏晋时
期,晚期马面则是北魏时期在魏晋马面基
础上修削后筑造。这一结果表明,汉魏洛
阳城北墙和西墙上勘探获得的这些马面设
施,极有可能也是始建于魏晋,北魏继续修
缮沿用。
(二)门阙的勘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09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动工预算定额说明.docx
- YB∕T6294-2024 锌铝合金镀层弹簧钢丝(报批稿).pdf VIP
- TSGZ6001—201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正文.pdf VIP
-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西藏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VIP
- 超市经营服务方案.docx VIP
-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校对版.xls VIP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金色的鱼钩》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