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⑩ 下缩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磬刻铭初探米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崔大庸邹卫平
关键词:洛庄汉墓陪葬坑编磬刻铭初探
洛庄汉墓共发现各类陪葬坑36座,其中14号乐器坑的发现尤为引人瞩目,共发现各种乐
器140余件,其中仅编磬就发现6套1cr7件①。特别重要的是,这些编磬不仅保存较为完好,
而且有4套磬上刻有较齐整的铭文,这在汉代考古发现的编磬中是极为难得的资料,本文主
要对这些铭文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专家们做更为深入的研究。
14号陪葬坑位于墓室东北部,南北向,通道口朝南,开口于原地表。南北通长22.6米,其
与主坑接合处用8根圆木封门,木柱直径O.15一O.2米。主坑开口之下约0.2米处向内收缩,
形成二层台,台面处发现席纹与竖梁、横梁遗迹,顶盖木直径0.15~0.2米。主坑坑底南北长
龙,东西木地龙之上每隔1.15~1.3米即竖有一立柱,木件连接处应为榫卯结构,顶部柱与柱
之间用木梁相连,其上用圆木呈东西向密集排列,构成顶盖板,再用席子覆盖,最后用土回填
夯实。
坑内共发现各类遗物140余件,为便于清理按遗物原放置情况将其由北而南分为A、B、c
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A区位于主坑北部,南北长约1.6米,主要为瑟、琴之类木制乐器,均放置于一木架之上。
木架与乐器均已腐朽,从保存的漆皮等遗迹观察,各种乐器较清晰可鉴,共发现有瑟、琴、漆
钵、骨管、骨环和“吕大行印”封泥等。
B区位于14号陪葬坑中偏北部,南北长约3.6米,发现有大量木制品痕迹和多件青铜乐
器,其中相当一部分木构件上都有漆饰,个别尚能隐约看出鸟等图案,但具体情况已较难辨。
较为清晰的器物主要有铜锌于、钲、铃一架和建鼓、悬鼓等遗迹。
c区位于主坑的中南部,南北长约9米。清理出编钟1套19件、编磬6套107件、铜瑟钥
3件、铜铃铛8件、骨轸1件、砚台和研磨器各1件、木俑约22件等。
编钟位于c区北部西侧,原悬挂于木架上,发现时已朽。钟架由基座、立柱和横梁构成,
基座为覆斗长方形,长44、宽24厘米,中间卯口为方形,边长6厘米,以承接立柱。立柱上下
部分为方形,中间部分削为八棱形,顶端有两层横木,由榫卯结构与立柱相接,残高约80厘
米。上层横木残长约240、厚11厘米,髹以黑漆,在横梁下开槽,将钮钟插入槽内并用销钉固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⑩
定,其上悬挂14件钮钟。下层横木残长195厘米,髹以黑漆,悬挂5件甬钟。钟体遗有大量白
色丝织品痕迹,应为下葬时覆盖在整个钟架上的丝织物。这套编钟保存非常好,除3件破损
外,其余均完好,出土时“锃亮如新”。其腔内的调音痕迹也非常清晰,调音痕迹不是常见的磨
制法,而是用戗凿法调成。
位于编钟对面的坑底东侧,其余5套在坑内分两列由北向南依次陈列。
所有编磬原来均悬挂于木架上,木架已朽,从清理出的痕迹看,磬架也由基座、立柱和横
木组成。基座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其他部分结构相同。如第一套的基座为方形,边长27厘
米、高6厘米,立柱残高86、边长约10厘米,除上、下端为方形外,中间部分也为八棱形,横木
残长约230厘米、厚10厘米。从编磬上遗留的黑色痕迹推测,应为皮条所系挂。多数编磬表
面残存有丝织物痕迹,推测这些编磬在入葬时均用丝绸覆盖着。
编磬多数保存较好,少数虽有断裂,但碎块不多,一般为2到3块,粘接后多数不失原音。
编磬均为青石质,呈曲尺形,股博较宽,股上边较短,鼓博较窄,鼓上边较长,倨句部为钝角,上
钻一圆孔以悬挂,下边内收呈弧线形,表面光素。石磬最小者通长20、大者长62厘米左右。
六套编磬中都刻有字数不等的铭文,这些铭文均刻在磬的拱形下侧,均用尖锐的硬器刻
成,笔画较为简单、细浅,篆隶兼有。从字的刻画方法上看,显然不是“行家”所为,应是制作或
调音者所为。从字的刻法和字体看,有些同一件磬上的铭文非一次或同一人所刻,有一定的
前后关系。所刻内容除个别外,均较明确。
刻有铭文的编磬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套编磬共20件,位于编钟的对面,可见其重要性。经后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插图精美插图极品.ppt VIP
- 《课程与教学论》.pdf VIP
- 2025杭州市临安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糊盒检验标准.doc VIP
- 专题21.5 二次函数的应用【九大题型】(举一反三)(沪科版)(解析版).pdf VIP
- 3月份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pdf VIP
- 数据结构(第5版)(C语言版)邓文华习题、实验答案及实验原程序.doc VIP
- 有关教师轮岗实习心得5篇.docx VIP
- 2026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招聘5人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华为ICT大赛中国区(实践赛)-云赛道往年考试真题(附答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