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青铜艺术新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01.33No.10 Yue 东岳论丛Oct.,2012 2012年10月(第33卷/第10期) (DongTribune) ■——●●■ X J _ 国青铜艺术新搽 张 越 (山东理工大学《管子学刊》编辑部,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纵观各个历史时期的齐国青铜器,无论是不拘一格的造型艺术,还是丰富多变的装饰艺术,都充分体 现了齐国青铜艺术的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青铜器,其地域特色和艺术风 格表现尤为突出。大量出土的齐国青铜器,以广泛的题材内容、不拘一格的造型观念、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及 兼容并包的文化观,为后世了解齐国青铜器的发展历史与艺术风格,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丰富多彩的齐 国青铜艺术,作为中华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和发展我国青铜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齐国;青铜艺术;西周;春秋 [中图分类号]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2)10—0076—08 一、齐国青铜器造型艺术 (一)西周时期齐国青铜器造型艺术 齐立国后,由于姜太公制定了一系列以发展工商业为主的方针政策,使齐国的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西 周时期的齐国青铜器在继承商代传统基础上,其造型艺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西周前期的齐国青铜器造 型,有明显的商末遗风,与商后期没有太多区别,但也不失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庄严厚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 风格特征。器物的种类,食器主要有鼎、簋、鬲、赢,而豆则不多见。爵、觯、觚、卣、岙、尊等各种酒器虽然品种 齐全,但数量较之商代大大减少,这与西周王朝禁酒有密切关系。在器物的形制上,三足器柱足与蹄形足并 存④。一些炊器的形制也有所变化。其中鼎的造型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立耳,柱足,口沿下内收,腹较浅,下 腹硕大而外鼓,也就是腹的最大径在下部,腹底圆中带平。山东淄博南定镇出土的一件青铜鼎,就代表了这 一时期齐国青铜鼎的造型风格。从器物造型看,西周前期艺术风格明显,应属西周前期穆王时期的产物②。 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出土的多件西周前期昭王时期的青铜鼎,也是这一造型风格的典型代表,最大腹 径下移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并且整个器形有向低矮、横宽方向发展的趋势④。 到了西周后期,随着天子权力的衰弱,礼制信仰危机的出现,齐国青铜器随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总的趋 势是礼器制作比较粗略、简陋,与前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期常见的方鼎、爵、觚、觯、聋、鬻、卣等逐渐消 失,盛酒器壶、孽、尊、盂等仍然继续使用。盛食器簋、盈等是新出现的品种,水器中也出现了匝,这些新出现 的器物品种,造型端庄大方而且实用。青铜乐器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这和西周制定的一整套礼乐制度有 密切关系。而传统器物与这些新出现的器物造型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传统器物鼎,与前期相比出现 了较大变化,腹部多是半圆形,圆底,敞口,两耳略向外张,鼎足由柱状足变成蹄形足。觑则鬲与甑分铸,鬲多 作束颈,折沿,弧裆。新出现的食器篱,形制为长方形,盖与器的形状基本相同,大小一致,上下对称,合起来 成为一体,分开则成为两件器皿。1981年山东临朐泉头村出土了两件西周晚期的青铜篮,形制基本相同㈤。 此器造型上下左右对称,外形以直线为主,纹饰以曲线为主,规整大方,典雅高贵,风格独具,具有很高的艺术 [作者简介]张越(1960一),男,山东理工大学《管子学刊》编辑部副编审。 ①杜超松:《中国青铜器发展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②张越:《西周青铜鼎》,《管子学刊》,2001年第4期。 ③04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清理报告》,《文物》,1996年第12期。 ④临胸县文化馆,潍坊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临胸发现齐、鄂、曾诸国铜器》,《文物》,1983年第12期。 76 万方数据 齐国青铜艺术新探 价值,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齐国青铜器的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cz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