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粤闽的五指石丹霞地貌区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粤闽的五指石丹霞地貌区初探 刘尚仁 (中山大学地理系,广东 广州 510275) 提 要:跨粤闽的五指石丹霞地貌区的地貌特色,一是丹霞石峰的峰顶坡面呈圆弧形或圆锥形,二是部分丹崖上发育少见的切层洞穴群。根据该区海拔400m的夷平面已基本破坏,数十座丹霞石峰较密集排布,存在大量巷谷等,认为该丹霞地貌区的发育阶段属于壮年期。 关键词:丹霞地貌;圆弧形顶坡;切层洞穴群;壮年期;五指石;广东 五指石丹霞地貌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差干镇的西北侧,小部分延伸至福建省武平县溪头镇域的南端。差干与平远县城的平距35km,沿公路约50km。 1 地质特征 五指石丹霞地貌区位于武夷山山脉东南侧的仁居红层构造盆地中。该盆地是个NNE走向的断块盆地,盆地西侧以鹧鸪隆断裂为界(图1),属于河源深断裂带所挟持的一个红层盆地。该盆地延伸至福建武平县SW 4km的中山附近。由于仁居盆地所在的广东、福建地质图[1, 2]内容差异大,图1是根据文献[1~3]综合来编制的。五指石丹霞地貌区的地层岩性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Z,震旦系各种类型混合岩,位于八斗里、三达的鹧鸪隆断裂西面岭背村一带。 ηγ3,加里东期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位于福建九皋北主湖寨(海拔653m)等地。 γ5,广东为燕山四期黑云母花岗岩(γ53(1)),福建为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γ52(3)C),位于福建九皋,尖眉子垌(海拔456m)和广东杉坑、官亭垇等地。 K,广东为南雄群紫红色的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酸性火山岩,属上白垩统(K2)。福建为石帽山群(K1sh),是一套红层陆相沉积—火山喷发建造,属下白垩统。K2和K1sh是仁居红层盆地主要的岩石。前人在该盆地南部平远的檀树峡获Rb—Sr等时线年龄为94±10MaBP[4],属晚白垩世。 K2-E,广东为丹霞群(E)或丹霞组(KEd)[4],部分地层具由K至E的穿时性。福建无老第三系,故K2-E在福建为赤石群(K2ch),其下段和上段主要为紫红色砾岩、砂砾岩,中段以粉砂岩、泥岩为主(高天钧等,2001)。赤石群至今未获化石,据岩性和地貌特征,可以和粤北、赣南之南雄组、浙江衢江群第五段对比[2]。差干镇域海拔300m以上出露赤石群上段的紫红色砾岩、砂砾岩,故五指石电站以西有丹霞地貌(图1),而洋坑、广福桥、塔子里、洋坑垇、山门牌坊一带该上段的红层砾岩多被剥蚀去,露出赤石群中段的粉砂岩、泥岩,故无丹霞地貌。 五指石丹霞地貌区的K2-E地层位于NNE走向的鹧鸪隆断裂、鹿子坑断裂和NWW走向的三达—上坊断裂、近EW走向的均营—笠麻寨断裂等所围限的断块中,属下沉断块,由于该断块的显著活动期可能在第三纪,从现在地形已看不出是个下沉断块了。仁居河及其支流水系和沟谷系统大体沿着这几组断裂的走向发育。上述断块的红层总体上向NW倾斜,倾角一般小于15°,靠近鹧鸪隆断裂,倾角增大,如牙子寨附近倾角达28°。 2 地貌特征 五指石丹霞地貌区面积6.6km2,其中差干镇域占6.0km2(图1)。据1996年平远县五指石旅游发展总体划规,五指石风景保护区规划面积为13.2km2。五指石丹霞地貌区主要有3种地貌类型: 2.1 丹霞石峰 它是五指石丹霞地貌区的正地形。有数十座丹霞石峰,当地已命名的有:五指石,它包括宝鼎石(拇指)、罗汉石(或称罗汉峰,食指,海拔460m,下同。属五指石最高和最大的石峰,在地图上代表五指石位置)、天竺石(中指)、降龙石(无名指)、宝盖石(或称冠盖石,末指)等,肥猪仔石(365m),芎柏窝(341m),酒翁石(390m),云转石(394m),饭箩石(503m),小饭箩石(470m),拉肚石(368m),黄竹寨(453m),碓臼石(392m),柑子石(361m),柚子石(390m),矮石子(412m),下层石(396m),上层石(412m),斋公石(376m),乐园(400m),鹿石(456m),拖尾石(411m),碓郑石(400m),芒头嶂(383m),佛指石(400m),牙子寨(420m),新寨(398),弧石(356m)等。 五指石丹霞地貌区的丹霞石峰,其顶面坡多呈圆弧形,部分呈圆锥形(如宝鼎石等)。其陡崖坡的高度达数十米至百米以上,并发育各种洞穴。其崖麓缓坡因无足够大的堆积空间且多被蚀去,故规模小,发育得不够好。这些丹霞石峰在郁郁葱葱的林木衬托下,红岩绿树更显现石峰的俊俏和奇秀幽,是广东最有特色的丹霞石峰群之一。五指石是在面积约0.2km2的红层砾岩顶部再向上伸展开的五座(其实多于5座)石峰,好像“五子拜观音”,小巧玲珑,是广东难得的一处丹霞石峰群,既是靓景点又是一处较逼真的地学科普观察地点,它反映原先一个大的丹霞石峰沿着其中的垂直节理裂隙不断被风化侵蚀剥蚀,被分解为多座小石峰的发育过程。目前属于广东省省级的风景名胜区。 2.2 一线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