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户行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的农户调查为例
郝鹏飞刘冬蕾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基于河北省保定市的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具有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
意愿,但由于文化水平和家庭自营的限制、市场监测机制的不健全、技术指导的缺乏等原因,农民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能力不足。针
对农户自身特点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户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完善政府的服务
与管制职能的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户行为
F304.3
A
0517 -6611 (2011)31 - 19548 -04
Peasant Household Behavior and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O Peng-fei
郝鹏飞(1977 -),男,河北隆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
业经济管理。
2011-07-18
作组织,仍然f}{现过农
门的管理,构建移
@@[1]任国元,葛永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机制
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9):61 -64.
@@[2]赵卓,于冷.农产品质量分级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J].
中国农村观察,2008(4):73 -78.
@@[3]钱永忠,王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同题及成因分析[J].农业经
济,2008(2):78-79.
@@[4]尹志洁,钱永忠.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评述[J].农业
质量标准,2008(1):44-47.
@@[5]王芳.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
2008(1):37-39.
@@[1]周生路,朱青,赵其国.近十几年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J].土壤,2008,37(4):394 -399.
@@[2]刘景辉,李立军,王志敏.中国粮食安全指标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
导报,2004,6(4):10 - 16.
@@[3]吴宇哲,鲍海君.区域基尼系数及其在区域水土资源匹配分析中的应
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123 -125.
@@[4]刘洋,金凤君,甘红.区域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报,2008,24(5):657 -660.
@@[5]姜宁,付强.基于基尼系数的黑龙江省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J].东北
农业大学学报,2010,41(5):56-60.
@@[6]徐颂,黄伟雄.珠江三角洲城乡—体化区域差异的定量分析[J].热带
地理,2008,22(4):294 -298.
@@[7]邓晶,刁承泰.基于空间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土地利用结构分
析——以重庆江津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1):38 -40.
@@[8]陈军伟,孔祥斌,张凤荣.基于空间洛伦茨曲线的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结
构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4):71 -74.
@@[9]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
数维[J].地理研究,2001,20(2):146 - 152.
@@[10]刘耀彬,陈志,杨益明.基于信息熵的武汉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
动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5):335 -337.
@@[11]张建华.一种简便易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6):273 -27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