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340-2007
家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Quality Management for Poultry Slaughtering
2007-04-17 发布 2007-07-01 实施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畜牧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百万、辛盛鹏、田莉、武玉波、佘锐萍、刘彬、田双喜、林剑波、李一平、冯秀燕。
家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禽屠宰的设备设施、卫生管理、屠宰过程、包装、储存、运输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家禽屠宰的质量管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12694 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
GB 13457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GB 16869鲜、冻禽产品厂址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地势较高、较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没有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区域。厂区应远离居民生活区、水源防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员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地区500米以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便于排放污水。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界之问应设有厂区道路采用便于清扫的硬质材料铺设,便于机动车通行,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厂区应分设生产区和生活区,各区应有相关的办公等配套设施。厂区应分设运送活禽和成品出厂的大门,场内不共用一个通道,并在送活禽入口处设置有效消毒池等消毒设施。病禽隔离间、化制间、污水与污物处理设施与贮煤场所应位于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与生产车间间隔一定距离。锅炉房应设有消烟除尘设施,排烟除尘装置应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生产车间应按照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厂区应设置密闭式的污物收集设施,并定期清洗、消毒,污物不应外溢,防止蚊虫集聚孳生。厂房设计及材料符合GB 12694关于厂房的要求。 3.3.1.1 设备设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布局合理,利于清洗、消毒。接触肉品的设备、工器具和容器,应使用无毒、元气味、不吸水、耐腐蚀、经得起反复清洗与消毒的材料制作,不应使用竹木工器具和容器。设备、工具、管道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各种管道、管线尽可能集中走向。冷水管不宜在生产线和设备包装台上方通过,防止冷凝水滴人食品。其他管线和阀门也不应设置在暴露原料和成品的上方。工作区应有保障正常工作需要的通风和照明设备生产线上应设置检验检疫所需的设备设施及操作空间。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不应与盛装肉品的容器混用。废弃物容器应选用金属或其他不渗水的材料制作。不同的容器应有明显的标志。传动部分应有防水、防尘罩,便于清洗和消毒。宰杀间应设置能使活禽致昏设备,如麻电器等。宰杀间应设置不渗透、易于清洗并能防止血液飞溅的放血槽。宰杀问应设置宰杀刀具的清洗、消毒设备。 有与生产浸烫池的设置应能够使禽体逆水流移动。根据生产能力及不同家禽特点设置适宜的脱毛及羽毛输送设备,配备用于输送设备冲洗及防止羽毛飞扬的设施。浸烫、脱毛问与去内脏间之间应有有效屏障。浸烫、脱毛间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内脏去除设备应与屠宰家禽个体相适应,避免伤及内脏。去内脏问应设置专门用于冲洗体腔、体表的压力冲洗设备。冲洗体腔、体表的设备应具有往冷却设备中至少包括预冷和冷却两个冷水池。冷却池应安装易于计量冷却水用量的装置。冷却设备应能使屠体在冷却池内逆水流移动。冷却设备的能力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预冷及冷却池均应设置促使水温均匀、稳定的附属装置。预冷设施应设有消毒液自动添加控制装置。副产品冷却应有单独的冷却设备。副产品冷却与整理加工应分设在不同区域,防止交叉污染。冷冻冷冻库、冷藏库应设有报警装置、温度显示和记录装置,并定期校准。冷冻、冷藏设备应满足生产中的降温要求。
应有足够的供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应有提供适宜压力和温度的供水设备,保障生产加工中浸烫、脱毛、工器具冲洗消毒、洗手等用。用于生产蒸汽、制冷、消防和其他类似用途而不与食品接触的非饮用水,应使用完全独立、有鉴别颜色的管道输送,并不应与生产(饮用)水系统交叉联结。供水管道应避免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Y_T 1202-2006 豆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doc
- NY_T 1203-2006 茄果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doc
- NY_T 1204-2006 食用茵热风脱水加工技术规范.doc
- NY_T 1205-2006 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doc
- NY_T 1206-2006 茶叶辐照杀菌工艺.doc
- NY_T 1207-2006 辐照香辛料及脱水蔬菜 热释光鉴定方法.doc
- NY_T 1208-2006 葱蒜热风脱水加工技术规范.doc
- NY_T 1209-2006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玉米.doc
- NY_T 1210-2006 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认证规程.doc
- NY_T 1213-2006 豆类蔬菜种子繁育技术规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