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跳岭头”源流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南 “跳岭头”源流初探 ·59 · 桂 南 ¨跳 岭 头 源 流 张秋萍 (广西师范大学 文旅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本文在文献和田野资料的基础上,从人类学、历史学等视角,追溯桂南 “跳岭头”源流。认为:桂南 “跳岭 头”本质上是傩,可定性为含有军傩成分的民间傩,又是一种傩戏。自汉唐由秦中至楚荆、至桂林、广东,向桂 南流布,因傩的传播衍生 “跳岭头”,明清时期在桂南普及、兴盛,其传播过程是壮、汉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吸收 的过程。 [关键词]桂南 ;“跳岭头”;源流 [中图分类号]K291/2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003--434X(2009}03--0059--04 桂南 “跳岭头”(又称 “跳大排”、“跳大庙”、“跳 “跳岭头”今在桂南的分布地区,原是土著民 鬼僮”、“颂鼓舞”等),因多在野外的岭坡上进行而 族——壮族的聚居之地,壮族是生活在这块土地 得名,一般在农历八月到十月间(多为中秋节八月 上的古老的稻作民族,史上也向有 “岭南古越巫” 十五左右)举行,是人 民用以祈求丰收和人畜平 之说。“跳岭头”表演过程中随处寄寓的驱邪纳 安、祛邪纳吉的集祭祀、舞蹈、戏剧于一身的传统 吉的内涵,村尾一村中一村头这种较为原始的 “沿 民俗。广泛分布于今桂南的钦州、防城、合浦等 门逐疫”,戴假面具等表现形态,都与 “傩”相合。 地,其 中,又以钦州为盛:在钦南 区的康熙岭 据此,我们认为,桂南 “跳岭头”本质上是傩。 (壮①)、久隆、黄屋屯(壮)、那思、那丽、那彭等镇, 从桂南各地 “跳岭头”以当地师公、道公为首 钦北区的新棠 (壮)、板城、小董、青塘、平吉等乡 的表演主体,与民间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唱本曲 镇,以及灵山县 18个镇中的壮族村落烟墩镇邓塘 目,村落中岭头、坡地的表演地点,村民集体参与 村和大部分汉族古村②,浦北县的三合、北通、白 的方式等进而综合判断出,桂南 “跳岭头”本质上 石水、龙门、大成、张黄、福旺等客家人聚居重镇, 应属民间傩。它的表演曲目中如 《忠相格》、《五雷 均留下过 跳“岭头”民俗履痕。下文主要以钦州为 格》等武将、武神风格的内容,又包含一定程度的 例 。 军傩成分,这有可能和宋时桂林傩队的深远影响 有关。因此,桂南 “跳岭头”可进一步定义为:包含 一 、 桂南 “跳岭头”的定性 有军傩成分的民间傩。 对 “跳岭头”进行定性,是探讨其源流及变迁 另外,学术界早有提出对 “傩戏”的界定,曲六 的关键所在。 乙先生认为它应该具备五个特征:傩戏是多种宗 傩是巫的一支,是原始农耕文化 (包括稻作和 教文化的混合产物;傩戏汇蓄和积淀了从上古到 旱作)的产物;基本形态是戴假面具沿门逐疫,随 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面具 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新的民俗或教派因子而有所 是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早期傩戏的演职员 演变;主要功能是驱邪纳吉、辞旧迎新,蕴含着人 多由傩师们兼任,当傩祭活动中出现戏剧性人物 们生生不息的追求和表现人们旺盛的生命力。 时,傩师更兼有宗教和戏剧两种职业;宗教是傩戏 [基金项 目]本文为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 目(项

文档评论(0)

sjywjf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