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厚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07年第五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要求,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制定任务,2008年底该标准调整为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 编制单位
主编制单位: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参加编制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
3 工作过程
3.1 主要过程简介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国内已有舞阳钢铁公司、首钢公司、宝钢公司、重钢公司等多家钢铁企业投建了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设备,既有国内自行研制的,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各探伤设备的技术条件各不相同,技术参数参差不齐,且对缺陷的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为规范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的技术条款,确保所探钢板的实物质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市技术质量监督局承接《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重钢于2008年3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开始了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标准编制组首先征求了一些单位的意见,查阅标准资料,收集了ISO、EN等国际国外主要标准。编制组经过收集和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了解国内超声自动探伤设备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经过系列试验,于2008年10月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向主要钢厂、全国无损探伤标委会、主要设备厂家征求意见,陆续收到一些单位对标准的修改意见,编制组综合各方意见,于2009年6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二稿),并于2009年7月底在重庆召开标准讨论会,与会专家认为由于目前自动探伤无标准依据,制定自动探伤方法标准非常必要,并就标准的结构、内容和技术要求进行讨论,会后编制组进行探伤试板的补充试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在此基础确定了探伤试板,并根据讨论要求,增加自动探伤系统等内容,对测试项目和方法规定进行调整,最后形成本征求意见稿再次征求意见。
3.2 收集的国内外主要标准包括
ASTM A578 特殊设备用的普通钢板和包覆钢板的直波束超声探伤检验的标准规范钢板的直射束纵向超声波检验厚度大于或等于6毫米的钢板制品的超声波检验(平面反射法)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2970—2004标准为基础,并与GB/T 2970—2004协调一致,同时参照ASTM A578、ASTMA435和EN 10160等国外先进标准。
2、以国内当前自动无损检测技术水平作为依据,同时反映国内超声波自动探伤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规范相关技术参数和判定标准。
3、标准的编写要求严格按照GB/T 1.1—2008规定进行编写。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由于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是一个全新的标准,因此在标准起草过程中,编制组主要参照现有的国家标准GB/T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及国内外钢板探伤的相关标准,并考虑国内现有装备的情况及发展趋势,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1 标准名称
编制组多方调研,并与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商议,为满足厚钢板超声自动探伤要求,标准名称尽量与GB/T 2970一致,为厚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
2 范围
适用范围与GB/T 2970一致,适用于厚度不小于6mm 的锅炉、压力容器、桥梁、建筑、造船、结构钢、管线钢等用途钢板的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
3 波型
本标准波型为纵波。
4 探头
4.1本标准规定采用双晶直探头或单晶直探头。
4.2只要探头性能能满足本标准附录A时,将双晶片直探头检验厚度不大于60mm扩大到了60mm以上。
5 对比试块(板)
5.1 制定了测试自动探伤设备性能用的动态试板。在GB/T2970标准图3动态试板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个Φ5当量的平底孔和3mm的矩形槽,用于测试自动探伤设备的性能和灵敏度调试。
5.2将“用双晶片直探头检验厚度不大于60mm的钢板时,所用对比试样如图1所示”改为了“用双晶片直探头检验厚度不大于60mm的钢板时,所用对比试样如图1所示或采用直接在所检钢板无缺陷的部位测试”。
6自动探伤系统和设备
6.1 增加超声波自动探伤系统的组成,超声波自动探伤系统至少应包括多通道超声波探伤仪、控制系统、耦合系统、钢板传输系统(或探头门架移动系统)、探头门架系统、信号处理系统、打印输出系统、附属装置等。
6.2提出“所用探伤仪器各通道的性能应符合JB/T10061的规定,且各通道的灵敏度误差不大于4dB”等相关规定。
6.3系统设备测试项目及方法
提出“系统设备测试项目及方法”的内容,包括漏(误)报率测试、钢板周边不可探区测试、系统稳定性测试、各通道灵敏度差测试、信噪比测试和上、下表面盲区的检验方法等。
7检验条件和方法
7.1 检验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知传链电子书
- 镜面光-[共3页]-148-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 散射光-[共4页]-144-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 具体开发步骤-[共3页]-139-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 设置合理的视角-[共4页]-130-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 三角形条带与扇面绘制方式-[共4页]-126-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 所有变换的完整流程-[共3页]-120-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 透视投影-[共3页]-111-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 正交投影-[共4页]-107-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 数据类型简介-[共3页]-85-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 WebGL的渲染管线-[共5页]-76-H5和WebGL 3D开发实战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吴亚峰 于复兴 索依娜.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