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论文-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的探讨
【摘要】? 目的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中医证治特点。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7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7 d,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积分评定,记录咳喘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喘、止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能更好的改善咳喘等临床症状。
【关键词】? 支气管炎; 哮喘; 医学,中国传统;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 阳虚痰阻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与哮喘很相似,有专家认为哮喘性支气管炎与哮喘仅是由于变态反应的程度不同,气道黏膜上皮的炎症反应及其引起的黏膜损害程度不同,使得临床表现的轻重及发作强度不同的疾病[1]。笔者认为该病中医可从“咳喘证”论治,临床主要表现为饮热夹杂证型,但究其本为“气阳虚痰阻”。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7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10~200812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77例,其中男48例,女29例;年龄7个月至3岁,平均(1.80±0.53)岁;病程2~10 d,平均(5.03±2.81)d。将所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3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病例按照第7版《实用儿科学》中哮喘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1)发病年龄多见于1~3岁婴幼儿;(2)常常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有低度或中度发热,可见高热,呼出时间延长,听诊可伴哮鸣音和粗湿啰音;(3)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4)部分病例复发多与感染有关;(5)近期预后良好。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哮喘发作期饮热夹杂、寒饮蕴肺分型。饮热夹杂、寒饮蕴肺的临床表现如下:(1)主症:①哮鸣有音;②咳嗽;③吐痰色白或微黄,或痰色虽白,而质稠黏,量少难咯。(2)次症:鼻塞流清涕、喷嚏、烦躁口渴、面赤、便干、咽红、舌红苔白或薄黄、指纹青紫等邪热郁里的见症。(3)结合笔者临床经验,认为小儿为发育未全之体,尤其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尚不完善,因此存在(肺脾肾)气虚现象,肺虚则卫表不固,脾虚则水湿不化,肾虚则制水纳气无权。致外邪易侵,痰从中生,水津不化,发为咳喘。其体质多为“气阳虚痰湿质”。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平喘可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批号:0.25 mL配入生理盐水1.75 mL中,雾化吸入,每日2次;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 Pty Ltd,批号:1 mg加沙丁胺醇雾化溶液0.25 mL雾化吸入以平喘,每日1次。若经血常规检查提示有细菌感染者,根据具体情况可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用药3~5 d后复查血常规,以调整用药。其余对症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西药治疗同上,同时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自制)口服治疗。主方:麻黄4 g,附子2 g,细辛1 g,法半夏、陈皮、茯苓、款冬花各6 g,五味子、甘草、川芎各4 g。开水冲服,少量多次,服用7 d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用中医证候评分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主症喘息、咳嗽、咳痰、肺部体征的积分改变及相应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对入选病例咳喘的平息时间进行记录(门诊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同时对患儿既往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是否易感冒、饮食情况、排便情况、精神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制定。
2.1.1 综合疗效判断标准 (1)临床控制:喘息平息,咳嗽、咳痰及肺部体征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显效:喘息平息,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听诊两肺偶闻哮鸣音及湿性啰音;(3)有效:喘息、咳嗽、咯痰症状有所好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