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规范与创新》第五专题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专题研习教材重难点 ▲教材知识研习 病句与佳句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谈病句与语境。首先讨论判断句子是否病句与语境的关系,说明要科学、准确地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病句,应将它放到具体语境中去分析。又介绍了语境的三个层次:社会语境、场景语境和篇章语境。 这里,大家一定要熟悉“语境”的涵义。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包括篇章语境、场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篇章语境主要指具体的上下文。场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文中涉及的人或物、时间、处所及交际手段等。社会文化语境包括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 第二部分分别讨论了五种语境中允许的句子不是病句。 一、特定社会语境允许的句子不是病句,反之是病句。说明社会集体认可的、约定俗成的、社会大众能听懂读懂的,不算是病句。能适应特定社会或方言区的,在此特定社会语境中也不算是病句。 二、特定场景语境允许的句子不是病句,反之是病句。说明对于特定的语言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如是适合特定场景的特定语言,不算是病句。 三、特定篇章语境允许的句子不是病句,反之是病句。说明有些句子孤立地看是病句,但如在特定的篇章语境中能够正确理解,不算是病句。 四、特殊语法规律允许的句子不是病句,否则是病句。说明有些句子为一般语法规律所不允许,但在特定语境中,交流的双方具有共知性和相互认同性的情况下,依照特定语境中的特殊的语法规律,不算是病句。 五、具有特定修辞功能的句子不是病句。说明有些句子的确是语法病句,但正是因为“违法”,所以具有特定的修辞效果,不但不是病句,反而应是佳句。 ▲教材资料链接 实词使用不当 本文介绍了实词使用不当的三种情况:①名词误用;②动词误用;③形容词误用。 大家要认真分析实例,多多体悟。这里再补充三点: ⑴ 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例如: ① 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 “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 ② 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 “拦挡”应改为“挡”。 ⑵ 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例如: 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 这里,“雨滴”应改为“雨水”。 ⑶ 代词用错。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 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虚词使用不当 这里介绍了虚词使用不当的三种情况:①介词使用不当;②助词使用不当;③连词使用不当。 1.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包括用错介词和介词同宾语配合不当。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这篇文章,对揭露“法轮功”的本质上起了重大作用。 此句中介词使用错误,即“对……上”有误,属于错用介词,应改为“这篇文章,对揭露‘法轮功’的本质起了重大作用。”删掉介词“上”或者也可改为“这篇文章在揭露‘法轮功’的本质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例题2:临出发前,局长语重心长地向每一位同志握手。 此句中的介词“向”属于用词错误,可以说“向人打招呼”、“向每个人问好”、“向每个人敬礼”,故应将介词“向”改成介词“和”,或者也可以改成“跟”。 上述两例都属于用错介词的情况,下面再看介词与宾语搭配不当的例子。 例题3:伟大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向小康的大道上迈进。 此句的介词“向”与其后的宾语搭配不当,应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在小康的大道上迈进”。将“向”改为介词“在”。这样通顺一些。 例题4:小明恭恭敬敬地跟俞老师敬了一个礼。 “跟”应当是“对”。 例题5:资本主义国家向一些丧尽天良的中国清朝官员做可耻的鸦片买卖。 “向”应该是“同”。 例题6:这样写,不仅为人生道路的探索打上了宿命论的印记,而且也给人一种荒谬、神秘的感觉。 这里“为”应当是“给”,这是用错了介词的例子。 例题7:现在的中关村,在向现代化的大道上迈进。 这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的例子,“向”不能同“上”配合,可改为“在”或者删去。 例题8: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对”也不能同“上”配合,可删去“上”。 2.助词使用不当。 “得”“的”“地” 同属结构助词,发音相同,都读轻声“de”,但在句子中结构成分和作用却完全不一样,不能混用。“得”字一般用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与后面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相连接,如“天热得很”,“他跑得飞快”。 例题1:18岁的郭跃注定飞的更高。 例题2:新股民胆子大赚的多。 以上两处的“的”字均应为“得”字。因为标题中“更高”和“多”正是表示“飞”和“赚”结果、程度的补语,理应用助词“得”。 助词“地”用在做状语的形容词、副词或词组之后,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