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政府组织在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中的作用与局限.docVIP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中的作用与局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中的作用与局限   一、参与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非政府组织   (一)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概述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牵头下,大湄公河沿岸五个国家(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和中国云南省在内,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GMS)。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rridor Initiative,简称BCI)是在2005年7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合作倡议。这一为期十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计划是亚行支持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规划的一部分。BCI是在保护区之间建立通道以便让野生物种迁移和传播,同时改善生态服务功能。   除恢复栖息地之间的联系外,保护走廊计划的其他重点包括:减少走廊内和周边社区的贫困人口;制定适宜的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让当地社区、行政机关、民间团体参与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使用中来。该计划还将协助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内的各项保护活动取得长期资金保障。   (二)参与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非政府组织   目前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计划主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试点,例如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大湄公河沿岸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这些试点区域都实施着类似的子项目,并且几乎都是跨界区域,都面临着相似的机遇和挑战。下面以几个大型国际和国内非政府组织,例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野生动物保护国际FF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云南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CBIK为例,介绍它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情况。   1、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立于1948年,原名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简称IUPN),1990年正式更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和最重要的世界性保护联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机构都能够参与合作的少数几个国际组织之一,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格兰德。IUCN的使命是影响、支持和帮助保护世界自然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野生动物保护国际   野生动物保护国际(Fauna Flora International,简称FFI)成立于1903年,原名是皇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由几位英美博物学家创立,目标是保护南非大型的野生哺乳动物。如今FFI的项目分为非洲、美洲、亚太、欧亚、全球五个类型区,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支持和参与300多个保护项目。FFI亚太区域项目总部设在越南的河内,负责协调在中国、柬埔寨、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等5个亚洲国家开展的工作。   在走廊带的试点区域——柬埔寨的东部平原和豆蔻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具体由柬埔寨国家环境部实施,在野生动物保护国际FFI的资助下,环境部用参与式土地管理对野生生物保护区内可持续利用区域的区划进行了补充。按照保护区土地管理规划,将保护区分为核心区、保护区、保护公共区域、可持续使用区等,FFI通过相关项目协调当地居民与保护区的关系,资助并保障保护区居民的生计,当地的野生救援组织也参与了土地使用规划和土地管理。另外,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协同合作,参与了大象走廊的保护,该项目主要是利用天然的和人工建立的生态廊道维持大象栖息地的连续性,以条文形式约束保护区内人们的行为,严厉打击盗猎,缓解人象冲突。   3、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简称WWF)成立于1961年,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在全球拥有将近520万支持者和一个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其使命在于保护世界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型消费的行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中国试点区域主要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面积241776公顷(由勐腊、尚勇、勐仑、勐养、曼搞五大片组成),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这一区域属热带湿润气候,是中国热带原始森林保存最好的地区,被称为“动植物王国”,是物种的天然基因库。WWF作为在中国开展保护工作历史最长的NGO之一,在云南设立了WWF昆明项目办公室(简称昆明项目办),该办公室成立于2000年,主要参与了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地带发展规划方面的讨论与研究,并积极推动该区域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