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论文文献综述.docVIP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论文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国外研究中宝马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德尔福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光洋精工主动转向系统已有卓越成绩。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尚处于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原理样机的开发阶段。目前,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开展了车辆主动转向系统方面的研究。[2-4] 二、研究主要成果 (1)针对电液主动转向系统分析了其机械机构原理和电器机构原理,并根据试验台所选用的主动转向系统建立了转向盘与扭杆动力学模型、转向电机系统动力学模型、输出太阳轮、齿条及前轮转角间动力学方程、转阀动态数学模型、转阀节流面积变化数学模型、液压动力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同时分析了直流无刷电机原理和控制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针对横摆角速度控制即稳定性控制功能,首先给出横摆角速度控制中参考模型的选取方法,针对参考模型通过极点配置方法给出各种速度工况下PID控制器参数选取方法。而后运用模糊PID控制理论设计了横摆角速度控制器,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和跟踪效果。 (3)针对主动转向系统关键性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首先运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直流无刷电机和动力液压缸的控制方法。而后对于变传动比控制、回正控制和抗干扰控制等关键问题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方法可较好地实现各种控制功能,为试验台实验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4)利用试验台结合车辆动态学软件VEDYNA进行了实验验证工作,通过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方法可较好地完成各种控制功能。[5-9] 三、发展趋势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的机械转向系统基础上增加液压系统,发动机带动转向油泵工作,转向控制阀控制油液流动的方向和油液大小,提供转向助力,减小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的转矩,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10-12] 四、存在问题 (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增加了液压油泵、液压缸、油管和一些辅助装置,增加的汽车行驶时的油耗,其燃油经济性较差,一般轿车每行驶一百公里需要多消耗0.3-0.4升的燃料。 (2)助力特性不能随着车辆速度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无法兼顾车辆低速转向的轻便性和高速转向的转向路感。 (3)转向回正性差。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回正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阀芯和阀套之间的残余角,即转向盘回到中间位置时助力压差不能立即减少为零,形成阻碍回正的阻力矩,影响车辆转向的回正特性。[13-19]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瑞源。宝马主动转向技术[J]。汽车实用技术,2005,4:80-81. 2 日本光洋精工主动转向装置,双马达消除干扰[EB/OL]. 3 Wemer H et al.Future Electrical Steering Systems Realizations with Safety Requirements.SAE Paper 2000-01-0822 4 Peter D et al.Electric Power Steering-the First Step on the Way to ‘Steering by Wire’.SAE paper 1999-01-0401 5 朱海。电动助力转向匹配分析及性能评价研究[硕士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04. 6 张昌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硕士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7 CHEN D L,YIN C L,CHEN L.Vehicle stability improvement by active front steering control.2007 Proceedings of the ASME International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nferences and 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in Engineering Conference,DETC-2007:1185-1192 8 陈德玲,殷承良,陈俐,张建武。基于状态反馈的主动转向控制。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27(4):503-507 9 陈德玲,殷承良,陈俐。基于状态观测器的主动前轮转向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7,18(24):3019-3023 10 YIH P.Steer-by-wire:implications for vehicle handling and safety[Dissertation].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2005. 11 林逸,施国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公路交通科技,2001,18(3):79-82,87 12周淑辉,李幼德,李静

文档评论(0)

嫣雨流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