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十六. 2002年11月5日6时55分,A县某酒精厂发生蒸汽锅炉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重伤。
2001年9月4日,A县所属B市锅检所在定期检验时发现该锅炉由于擅自修理,且修理质量低劣,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做出了停止使用的通知,并报B市劳动局批准。于9月5日依法对该锅炉进行了查封。
2002年4月27日,A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群众举报,该厂擅自启封使用被停止运行的锅炉,立即派员前往该厂检查,发现该厂正在使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被查封的锅炉。执法人员当场责令该厂立即停炉熄火,并依法予以封存,同时进行了立案处理。
2002年IO月,该厂正值生产旺季,蒸汽不足,业主和其子共同商议擅自启用该台被责令停止使用的锅炉。10月30日开始检修该台锅炉,并请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派人对该台锅炉进行了化学清洗(末按规定报批)。11月4日16时15分正式点火升压,5日1时交班给3位司炉工(1人无证,2人操作证过期),至6时55分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2人重伤,2人轻伤。该台锅炉筒底原修补处的一块1000 mmx 650 mm钢板炸开,飞至左前方10 m外墙根的沙石堆内。从爆炸的1000mm×650 mm锅筒底部的焊缝看,所开坡口不当,且未焊透,所补钢板厚度为16 mm,焊缝最薄处为6.5mm,最厚处为13mm,补板4个角没有形成半径不小于100mm圆角,这块挖补钢板里面又挖补2块300mm×200mm的小钢板,且形成2处T形焊缝。锅筒爆炸后,锅炉耐火砖及护板全部炸飞,锅炉本体向上飞起,冲坏锅炉房钢筋混凝土屋顶及一条大梁,跌下后向前移位约1 m,锅炉及锅炉附属设备全部损毁,锅炉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部断裂,双侧砖墙被强大的冲击波炸毁,直接经济损失42.04万元。
事故设备名称:卧式快装锅炉;设备型号:KZG3-10;设计工作压力:10MPa;许可使用压力:0.8MPa;额定出力:3t/h.
该设备于1972年由B市锅炉厂制造.1983年10月由乙化工厂移装到A县某酒精厂,并投入使用。2001年9月4日B市锅检所在定期检验时发现厂家擅自对锅筒底部挖补,补板上发生鼓包,鼓包处有过热现象,鼓包长260 mm、宽240mm、突出高度20 mm.补板的材质不明,焊缝的外观质量低劣,并有T形焊缝。厂家还擅自对该炉右水冷壁管8条管和左水冷壁管9条管采用贴补方法修理等,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察部门做出了停止运行的结论。
1.请分析事故原因。
参考答案
这是一起由于违法指挥、违法操作、违规修理、违章清洗而造成的最大责任事故
(1)该厂业主无视执法部门的行政决定.强令工人违章作1业,擅自启用存在重大隐患已被责令停用的锅炉,是造成这起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
(2)当班司炉人员无证上岗,违规操作具有系大隐患已被责令停用的锅炉,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3)由于该厂锅炉运行管理很差,致使该锅筒底部多次鼓包,并擅自对其多次进行挖补,挖补质量低劣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4)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没有按规定办理报批清洗手续,擅自对该台锅炉进行了化学清洗,误导该厂违法启用该台锅炉,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5)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2.如何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答案
(1)加强对锅炉修理工作的监管,严禁无资质单位及人员进行锅炉的修理工作。
(2)加大对存在事故隐患而擅自使用锅炉行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
(3)需要进行挖补的锅炉,应当合理设计,适当加大修补范围,避免重修挖补,严格控制焊接工艺,保证焊接质量,防止出现T形焊缝。
(4)挖补的锅炉必须进行严格质量检验,确认安全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
四十七. 某年7月某日12时左右,某区甲交通管理站一辆装运乙液氨气体有限公司液氨钢瓶的运输车辆,在丙有限公司卸完2瓶液氨后,途经某饭店,驾驶员和押运员离车用餐。约20min后,在烈日的暴晒下,1只200 kg钢瓶突然爆裂,泄漏的液氨气体导致现场附近108人中毒,先后送至区中心医院救治。
事故发生日,当地平均气温为35℃,最高温度为38.7℃。
事故发生时,车载10只液氨钢瓶,其中6只为200 kg,4只为50kg.200 kg钢瓶中4只原就是空瓶,2只为刚在丙有限公司卸完液的钢瓶,爆裂钢瓶是刚卸完液氨的1只钢瓶。事后经称重发现,有1只200 kg瓶内尚有残余液氨31 kg;4只50 kg液氨钢瓶为满瓶。驾驶员和押运员持有相关证件。钢瓶运输过程没有遮阳措施。
气瓶充装时间为事发前8日,充装单位没有相关瓶号的记录。用户单位采购资料中没有相关瓶号记录,也没有现场卸液氮操作的相关记录,无法真实反映卸液氨瓶号、卸液氨前后压力变化、储槽液位记录等。
满液气瓶于事发日9时30分左右到达用户作业现场,卸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