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注射成形流变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摘 要 封闭模腔获得生坯。经过脱脂热处理将生坯中大部分的粘结剂去除,最后将脱脂坯在高温下 烧结致密化。过程的关键工序为注射,注射中喂料在被加热的同时,并被压缩,通过流道进 入模腔,因此,这一工序必须小心加以控制。八十年代之前,由于缺乏基础数据,PIM发展 十分缓慢。八十年代中,由于一批像R MGerman一样的世界知名的材料科学家的努力,取 得了很大的突破。几种新的工艺发展起来了,大量精致的粉末注射成形产品制造出来了。进 陶瓷粉末注射成形(CIM)专著。尽管如此,由于喂料结构和注射过程的极端复杂性,有关的 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欠缺。理论研究的欠深入已成为这一工艺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因 此,本研究的重点将放在粉末注射成形的基础方面。主要包括粉末与粘结剂热力学相互作用 和能量相互作用,粉末注射成形喂料中有关的结构一功能一流变行为相互关系。为了较好地 理解注射过程,分析了典型模腔的填充过程,讨论了主要工艺参数的影响,对有关金属粉末 注射成形在矩型模腔中等温流场作了模拟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结果, 获得了如下重要的结论: (1)粉末注射成形所用粉末由三种基本单元组成,单一颗粒、软团聚体和硬团聚体。每 一种单元在介质中分散会遇到不同的分散阻力,单一颗粒分散阻力来自浸入润湿阶段,软团 聚体的分散阻力除了浸人润湿外,还有在两个颗粒接触点颈部形成的液体桥,对于硬团聚体 除了软团聚体所受的阻力外,还增加了接触点固体键合引起的附加阻力。通过热力分析,获 得了三种结构单元在介质中自发分散的热力学判据,分别由式(2,7)、式(2.11)和式(2.13) 给出。 (2)通过引入颗粒模型,可以描述有关喂料结构,并计算颗粒间相互作用能,根据计算 结果,可以获得MIM有条件的最佳颗粒尺寸和粉末装载量。对Fe/Ni—Pw—PEMlM系统, 最佳的颗粒尺寸在5ttrn;最佳的装载量在52.33voi.%。 (3)引入了一种极限近似的方法分析粉末分散系的流变学特性。通过这一方法,Einstein 粘度定律获得了进~步的扩展,获得了扩展的Einstein粘度定律,式(3.18)。通过引入相互 作用函数,(口),获得了广义的Einstein粘度定律,式(3.20)。原则上,所有有关分散系经验 的流变学模型均可以隐含在广义的Einstein粘度定律中。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 更好地描写这一系统有关相对粘度与粉末装载量的关系。预测值与实验值差别小于5%。 (4)对有关主粘结剂和辅助粘结剂分子结构对粘结剂和喂料流变学行为的影响作了研 究。根据粘结剂中各官能团分子引力常数关系,建立了有关结构与流变学的关系,同时,对 有关粘结剂组元相互作用热力学作j_分析。探索了有关增塑剂增塑的微观机制。增塑剂分子 插入粘结剂分子之间.减少粘结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粘结刹分子问的自由体积,更 主要的是增塑剂分子作为‘分子滑轮”可以加速粘结剂分J’间相对滑动。有关润滑剂组元的微 观机制与增塑组兀有相似之处.但润滑剂组元有强化增塑组元增甥的作用。流变学行为的有 关实验研究间接地证实r有关的微观机制。 MIM系获得 (5)研究了.Fe/Ni系,w一基合金系,不锈钢系M1M喂料的流变学。Fe/Ni 了受剪切速率和温度共同控制的流变学方程,式(4-8)。w基合金MIM系获得了受剪切速率 和装载量共同控制的流变学方程,式(4.13)。通过考查有关流变学参数,粘流活化能和指前 因子随剪切速率变化的关系,讨论了有关喂料结构的演化规律。 (6)分析了有关矩型和圆片型模腔的等温填充过程,并推导j,联系工艺参数、流变特性 参数和模腔尺寸的数学模型.并将模型用于优化Fe/Ni系MIM和w一基合金系MIM注射 过程,获得了一系列工艺和模具系统尺寸参数。 (7)分析了圆柱型模腔的非等温流动过程。结果表明:当模具壁温度丁t。低于粘结剂玻 璃转变温度L时,将在模具壁形成凝固层。T0和体积流速(Q)是影响凝固层的两个关键因 素。对Fe/Ni MIM系统,Q大于50cm-3·s一,凝固层的厚度小于15%的模腔总厚度。通常, 丁:.下降3%,凝固层的总厚度增加33%。 (8)分析了矩型模腔等温流场。结果表明:为了获得较好的流场分布,体积流速应控制 在小于某个临界值Q,。当Q大于Q,后,将在模腔中形成涡流,特别是在模腔的角落处。从 而产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