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长安木材供给模式刍议
摘要:有唐三百年,都城长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从周边森林消长反映出来。唐代长安木材供给方式多样,既有制度性的专监供应和专材专供,也有非制度性之市场供材和就地取材;取材之地分散,既有关内之京兆岐陇,又有关外之岚胜荆广;供求矛盾突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一直存在;管理机构多变,由前期的少府监转而归神策军。唐代京城木材需求旺盛,考验唐朝木材的供应能力;京城木材大量消耗,则考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唐代长安;木材供给模式;制度性供给;非制度性供给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3)01—0125-07
唐代建都关中近三个世纪,必然对其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但影响几多,不易估量。作为研究历史时期城市与环境的问题之一,长安周边森林分布变化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视角,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可是,文献记载“少见树木、难见森林”的不完整性,限制了此问题的深入展开。也有学者从长安城薪炭供应量和宫殿建筑用材量等领域进行研究,进而评估森林破坏的环境后果,却无法克服“定性不易、定量更难”的局限性。事实上,环境影响并不是都城用材和森林供材如此简单,还存在木材采于何地、来于何方、如何供给的问题。换句话说,只有弄清唐代长安城的用材模式,才能把都市与树木、森林的关系放置于历史进程中考察。所以我们认为长安城木材供应模式研究可以让城市用材量研究与森林变迁研究找到结合点。
实际上,唐代很早就制定了“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木材使用原则,特别是京城周围更属于禁伐区和限伐区,不仅有时间限制,如春夏不伐木,正月、五月、九月皆禁采捕;也有空间范围之限制,“凡京兆、河南二都,其近为四郊,三百里皆不得弋猎、采捕”。既然京城周围采伐树木受到限制,那么京城所需要的木材从何而来呢?
一、唐代京城木材专监供应
隋朝迁都大兴,京城营建和修造工程巨大。唐朝建立后,长安城增修和改造仍在进行,再加上文武百司的正常运转,众多人口的养生送死,均使长安城的木材需求量超过其他地区。以隋末李渊率军进人大兴城为例,唐人刘义节说:“今义师数万,并在京师,樵薪贵而布帛贱,若采街衢及苑中树为樵以易布帛,岁收数十万匹立可致也。”人口骤增带来樵薪供给不足的问题,正反映这种情况。换句话说,隋唐长安既是百司所在的京城,又是人口众多的都会,需要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当然木材也不例外。唐政府如何保证国都的木材供应,尽管史料于此记载简单,却仍有迹可循,如《唐六典》记:
百工、就谷、库谷、斜谷、太阴、伊阳监……百工等监掌采伐材木之事,辨其名物而为之主守。凡修造所须材干之具,皆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注文曰:库谷监在部县,就谷监在整屋县,百工监在陈仓,太阴监在陆浑县,伊阳监在伊阳县,皆在出材之所。
又《旧唐书》记载:“百工监在陈仓,就谷监在王屋,库谷监在郡县,太阴监在陆浑,伊阳监在伊阳,皆在出材之所。”据此可知,百工监、就谷监、库谷监、斜谷监、太阴监和伊阳监是唐政府设置于出材之所专司采伐材木的机构,负责为二都供应木材原料。细审上引诸条记事,诸监虽在监名上相同,在内容上存在诸多悬疑。
其一是百工监与其他五监是否存在职责差异。《旧唐书》与《唐六典》都认为“百工等监掌采伐材木”,而《新唐书》却记唐初百工监掌与木材有关的舟车及营造杂作,高宗时百工署掌东都土木瓦石之功,到玄宗时百工署改为监,又《唐六典》云:“旧,将作寺百工署掌营棘葛、枪子、土砖、石作之事。开元十五年,改百工署为监,其职掌各分人诸署,枪子入左校,石作入甄官,棘葛、土砖等入于此署(中校署)。”开元十五年(727)百工监恢复后,其职掌去掉了土、瓦、石等杂项内容,只保留了与木相关的事务,但舟车之务不等于采伐材木。换句话说,百工监与其他五监相比,其职责既有采伐材木,还可能有舟车制造之责,集采伐和制造于一监,稍有不同。
其二是诸监位置问题。上引材料中,就谷监、库谷监、斜谷监的位置,甚至百工监的位置都有疑问,有待新解。最为明显的是就谷监的位置,《唐六典》记在盏厔县(属京兆府),《旧唐书》却记在王屋县(属河南府),有很大差异。顾名思义,监名就谷应该与就谷之位置有关,就谷在陕西盏厔县,就谷监可能在京兆府之盩厔县,但为何《旧唐书》记其为王屋县,存疑俟考。
百工监的位置。诸处记百工监位于陈仓,细审也有可疑之处,《新唐书》云:“武德初,置百工监,掌舟车及营造杂作。”武德年间,百工监始设置,但却只设于陕东道大行台,其位置肯定不可能在凤翔之陈仓县。贞观中废监,到唐高宗重设百工署,却主掌东都事务,也不可能以位于陈仓县的百工监来主掌东都事务。是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改署为监时,移置于陈仓县,不得而知。就现在所知的几个设监之县来说,百工署(监)最有可能设在王屋县。
斜谷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