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车用盘式电磁制动器设计 一、课题研究选题和意义2、选题目的和意义
电磁制动器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系统,为将来的汽车智能控制提供条件。汽车电磁制动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液压制动机构,不再使用液压油,减少了液压燃油的危险,提高了安全性,也减轻了汽车的质量;电磁制动系统中采用了转速反馈控制系统,显著改善了制动力矩和防滑性能,缩短了制动距离,提高了轮胎和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电磁制动系统的制动效率优于液压系统。电磁制动系统将是机动车制动系统发展的新方向。
现在汽车工业已全球化,自主研发性能优越、可靠性高、成本低的汽车电磁制动器,将使我国的汽车电磁制动器产业抛弃高价购买国外技术,拥有自己的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中国汽车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磁制动器,对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我国汽车制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汽车电磁制动器的普遍应用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电磁制动器作为一种新型制动器。它主要通过控制器发出的制动信号以电流的形式通过电磁体,利用改变通入电磁体的电流来改变制动器的制动力。由于电磁制动器具有与传统制动器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它涉及到对电磁制动器的性能、环境及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本文根据电磁制动器的特点和要求,以制动器功能为目标,设计一种电磁制动器,为开发和研制电磁制动器提供理论基础。 二、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四、进度安排
1、进行文献检索查,查看相关资料,对课题的基本内容有一定了解第周
2、初步确定设计的总体方案,讨论确定方案第-6周
3、提交设计草稿,进行讨论,修定第周
4、详细设计制动器,设计非标件,绘制制动器装配图及及零件图。第周提交正式设计,教师审核第1-14周按照审核意见进行修改第1周
7、整理所有材料,装订成册,准备答辩第1周 五、参考文献
[1]刘锦阳,洪嘉振.计算碰撞力的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6):727.730
[2]李永,宋健.车辆电子电磁器件力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刘惟信.汽车制动系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李仲兴,张赫等.车辆电磁制动器电磁体磁场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5.11
[6]钱剑安,魏巍.新型拖车电磁制动器的研究,低压电器[J],2006,3
[7]王望予主编.汽车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M],2004
[8]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M],2009
[9]江洪.车辆电磁制动器CAT系统开发[J],机械工程学报,2008.12
[10]吕应明.车辆电磁制动方案刍议[J],城市轨道交通,2007
[11]刘韶庆.汽车挂车电磁制动器控制系统[J],机械工程学报,2007.7
[12]宁晓斌,张文明等.用虚拟样机技术分析鼓式制动器的振动[J],有色金属,2003.5
[13]王铎,赵经文等.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S.J.Mstysiak, A.A.Yevtushenko,E.G.lvanyk. Contact temperature and wear of composite friction elements during brak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02,45:193-199
[15]Lolkma J K. Friction analysis of kinetic schem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J].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1995,1252(2):284-294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参数的修正
增力机构的仿真分析
总体方案的确定
制动器性能仿真及结果分析
电磁铁机构的设计
制动器增力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制动器主要等参数的确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