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散文中枢: 从李世熊看明遗民散文创作网络.docVIP

清初散文中枢: 从李世熊看明遗民散文创作网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散文中枢: 从李世熊看明遗民散文创作网络   [摘要] 出于明遗民的使命自觉和当代司马迁的文化选择,李世熊创作了相当一批忠愤之气磅礴四溢而又极富诗意和生气的散文,是一位名烛南天并辉映整个有清一代文坛的清初散文巨子。以李世熊、彭士望、魏禧、屈大均、王猷定、黄宗羲、张岱等为节点,明遗民的散文创作形成一个广袤浩大、百脉贯通的网络,在清初文坛俨然处于中枢地位,推动了一个史所罕见的散文创作繁荣时代的出现。   [关键词] 清初; 明遗民; 李世熊; 散文创作网络   明遗民文学、学术一直是明清文化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文学领域,对明遗民诗歌的研究尤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长盛不衰,而有关明遗民散文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得多。与遗民诗史的基本面貌已获相当全面的澄清不同,不少遗民散文家及其精品力作或仍遮蔽于文学史的视线之外,或如李世熊(字元仲,号寒支,学者称檀河先生)《画网巾先生传》那样被他人长期窃享了史家给予的尊荣[1],清初明遗民散文创作的基本面貌仍呈相当模糊的状态。实际上,若以李世熊为线索深入考察文学史,可以清楚看到明遗民散文创作所出现的极盛局面及其在清初散文史上占据的中枢地位。   一、 “苦海”与“绮语”   除极个别学者外,现代一般学人对李世熊不甚了了,然在四百年前,他却是名烛南天的文坛巨擘。早在明北都覆亡之前,李世熊即与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黄道周和方以智等人交往;南明时期与顾炎武一同受到隆武政权征召,备受尊崇,影响之下,专门收录南明文学家生平的《小腆纪传·文苑列传》载其传记文字,竟与艾南英、屈大均、钱秉镫、徐夜等其他所有13人传记的规模总和约略相当;入清以后,出于明朝知识分子对故国的使命自觉,也出于其当代司马迁和屈原的文化选择,李世熊倾其全部心血,持续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散文创作。   康熙十四年(1675),李世熊自述:“弟束发便食君饩,如是者二十三年,金以百计者当三矣。清夜自思,朝廷费此金钱,豢养血躯,将作何用?一朝社改,曾莫省忆,此佣奴贱娼所不忍也,而士人独忍之,可乎?时于室之西偏,额曰但月庵居之。”[2]485又作《但月庵铭》自坚其志。“但月者,离合两字,隐寓为‘明一人’也。”[3]377为此,他走上一条以笔为武器之路。其《与魏和公》称:“后当有如司马太史者描写生气,照耀千载。某虽老,犹能私笔逸事,载诸箧衍,以俟将来也。”[2]483但抛砖引玉的最初想法最终不能不变成舍我其谁的事业。康熙二十四年(1685)《答李化舒》札中言:“恨世无班、马、欧、苏,使扬厉幽芳,令神气溢流,倾动寰宇。”[2]48直到临终前在《答薛依南书》中,李世熊依然沉痛说道:“耳目濡染,率皆盲风晦雨;蜀鸟峡猿,时或哀吟独啸,都如呓梦。”“所谓日月之下,独有形影可哀也已。每念昔日同坛诸贤,莫不上凌贾、马,平视欧、曾,乃丧乱以来,文彩黯然,声气寂若,曾不闻有哀楚之骚、悯周之什、哀江南与辨亡之赋流传于中土,令人愤张激发者。”[2]467   包含《画网巾先生传》在内,李世熊创作了相当一批融文学笔法、诗歌意境与史书品格于一体,笔歌墨舞、悲慨淋漓的传记体散文。这些散文塑造了一系列勇于拯救国族民众、敢于蔑视清廷淫威的士人形象,他们用昂扬峻伟、深沉厚重的人格照亮一塌糊涂的乱世黑暗,也昭示民族的希望所在。其中或系身处明末乱世和清初暴政而能竭力扶绥百姓、保障一方的才人或廉吏。如《香河县知县丘公墓志铭》中写清廷圈地令使香河一县仅存汉人812丁,且“汉人虐于庄头”,“五毒参至,毙人如虮蚁”,“汉人命益轻”,“长此汉有孑遗乎”,于是丘公奋力救民苏民,“自是汉人颇恃以自立”。李世熊称赞丘氏“乃于鸷攫猛噬时探其牙吻,夺伤残而妪乳之,翼壮长而蕃嗣息,则何异滔天荡岳,疏泄沟浍,以治平畴”[2]300303。或系明亡或默或举、终身虑不及私的遗民同道。如《丘秀才环生墓志铭》写其门人天性澹泊,数困场屋,“不以为厄悯”,但亡国的痛楚使其“惨然改度”,“如甚惭恨于天下之人无以自容也”,终至“竟郁郁寝疾已矣”[2]293。《祭彭躬庵文》写彭士望仍对国家民族前途怀有希望,汲取明末学术荒疏以至亡国的惨痛教训,大声疾呼士流痛改前非,就关系国家民族的一切实际事务从头加以研究;复以“八十翁从土室头,潺湲和血写离忧”[2]548之句,坚定遗民友人的诗文创作使命。更多则系以血肉之躯对抗清军铁蹄南践、毅然殒命疆场或被俘后视死如归的殉国烈士。如《明云南永昌府通判刘公墓表》中兵败自缢殉国的南明永昌府通判刘霞起及其子、拒绝薙发遭炮烙而死的刘之谦;《明监纪推官吴公墓表》中自赴危境、在南明赣州保卫战中中弹献身的监纪推官吴世安;《兵部尚书总督学士张公传略》中以断臂瞎目拒绝清廷劝降,复与瞿式耜从容联唱四十日后就义的永历大学士张同敞;《郭宫詹传略》中跋涉闽、粤、滇、黔甚至域外抗清而被捕后唯有饮酒赋诗以对两广门下跪请劝降大吏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