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未通过人员原因简析.doc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未通过人员原因简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未通过人员原因简析 (2014年5月19日) 经过网省公司评审,2013年度上半年(第一批)公司系统高职(评审类)申报113人、通过60人,通过率53.09%;工程师评审申报303人、通过251人,通过率82.84%。 未通过人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主要集中表现在下列几类,希望各单位人资部门和申报人员加以注意: 不对口 专业系列不对口,如主要工作业绩是电费核算、物资管理、概预算的,申报电力工程技术专业系列资格。建议走经济专业系列渠道,其中专门有电力营销、物资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分支专业。 分支专业不对口,如仪表班的申报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一般应为热能动力工程)、土建工作的申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一般应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 归口行业不对口,电力工程技术专业系列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生产运行3个归口行业,如果从事规划建设的选择了生产运行,评审时得分率较低 电子档案有问题 业绩、奖项、论著填报情况与实际提交的电子档案不一致,很容易给评委造成“作假”嫌疑。如评定表填了得什么奖项,结果获奖证书电子档案里没有奖状 论著扫描不齐备:封面(刊号页)、目录、正文不匹配,如扫描了封面、但没有扫描目录、正文又是WORD文档转换的PDF文件,倘不实际翻阅纸质材料,不能证明此文就是自己所写。另外,有的杂志目录页较多,只扫描自己文章所在目录页即可,最好用笔作醒目标注(打勾、画圈、划线等),以方便评委审阅。 扫描不清晰。有的论文是全部为扫描件,字体小,分辨率较低,小于200dpi、100 dpi,看不清楚。 评定表填写过于简单 业绩简单、总结简单、案例报告简单。业绩可以写多条,一般建议写8-15条,系统可以追加,且尽量挖掘担当“主持”、“专业负责”类角色的业绩。时间跨度大、项目结构大的业绩,要善于分解提炼。案例报告、总结也要充分利用评定表的空间,表达足够充分。有的专业技术总结写成思想汇报,或者草草3、5百字了事,容易给评委造成态度不端正的印象。 信息不全面 学历教育没有写全。职称申报的有效学历教育包括中专及以上的所有学历,如有的人后续学历读了本科电气专业,但随后又读了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如果申报工程师,评委只看到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没有看到本科电气专业的学历,在专业理论水平评分上会打折扣。 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转评或高报时,须在自我评价栏-学历与资历中(也包括在总结中)写清楚。如某人没有工程师资格,但取得技师资格后报高级工程师等,以避免误解。 工作经历有断档或前后不衔接的问题 论文不接地气 论文所写内容与专业无关、与工作阅历无关。如某应届毕业生一毕业就从事变电运行工作,结果写了篇输电线路电缆故障点定位测试分析的论文,某人从未在500千伏变电站工作过,却写篇500千伏站运行的论文,容易给人“捉刀”发表的嫌疑,且此类文章于实际工作的意义也不大。 1

文档评论(0)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