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乌兰井田下二叠统三层煤瓦斯地质特征.DOCVIP

浅析乌兰井田下二叠统三层煤瓦斯地质特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地质论文-浅析乌兰井田下二叠统三层煤瓦斯地质特征   论文关键词:瓦斯地质特征? 瓦斯涌出量? 突出预测? 灾害治理   论文摘要:根据构造与煤体结构发育特征,将乌兰井田三层煤区分为4个瓦斯地质单元。在瓦斯含量、瓦斯压力、f值、△P等参数测试和瓦斯涌出量统计的基础上,对各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述。   乌兰井田地处内蒙境内,隶属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二叠统三层煤为井田范围内唯一的特厚煤层,厚度0.11一23.53m,平均9.22m,整个井田范围内具有南厚北薄、浅部厚深部薄的特点,是乌兰矿的主采煤层。三层煤煤层结构复杂,含2一18层夹研,一般5一10层;上部结构相对复杂,距离顶板0.1-1.Om左右有一层相对稳定的高岭石夹研,厚度在0.5一0.gm左右。三层煤上部灰分含量在30%左右,下部在20%左右,平均灰分24.49%。6勘探线以南为焦煤(JM),其中标高+135om以上6一11线为l/3焦煤(l/3JM),3一6线为气煤(QM),3勘探线以西+1350以下为肥煤(FM)。焦煤约占40%左右。   在进行浅部开采时,瓦斯涌出量较小,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目前正在开采的南2采区,瓦斯问题严重制约着生产安全和进度。本文系统探讨了三层煤的瓦斯地质特征,旨在为瓦斯灾害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瓦斯地质特征   1.1构造应力场   呼鲁斯泰向斜的西北翼边界发育一组逆断层,以呼鲁斯泰逆断层(Fh)为代表。井田内发育一组NW-SE向的正断层,如F73、F;等;以及与之共生的正断层,如F7。等(图l)。由这些断层的产状以及小断层走向玫瑰花图可知,乌兰井田经历了两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第一期为近SN向的挤压应力,这一期构造应力场形成于燕山期,在SN向挤压的同时伴随着东部抬升和西部下降,造成了地层西倾现象的产生。在这种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产生了F73、FS和F76断层,为共扼关系。同时随着北部的不断抬升,发生了强烈的向西的重力滑动,形成了与F76走向平行的一系列褶曲。喜山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发生变化,转移为NW一SE向的挤压。这一期构造应力场不仅对燕山期形成的构造进一步强化、改造,而且形成了以Fh为代表的逆断层,同时使得呼鲁斯泰向斜形成并定型。两期构造应力场在煤层小断层走向玫瑰花图上可清晰地反映出来。      1.2瓦斯地质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根据三层煤的小断层发育特征,将整个井田分为4个构造分区(瓦斯地质单元):北部区,4线以北;北中部区,4一9线之间;中部区,9一12线之间;南部区,12线以南:北部区包括呼鲁斯泰向斜的轴部和倾角极陡的西翼,构造比较复杂;北中部区构造相对简单;中部区以断层发育为特征;南部区以层间滑动为主图2:4个区的特征简述如下。   1.2.1北部区   北部构造分区位于4线以北呼鲁斯泰向斜的轴部和西翼地带,没有生产阶段资料可供利用。但从勘探阶段的资料可知,该区的构造比较复杂,西部井田边界断层一呼鲁斯泰逆断层(Fh),落差达1000-2000m,由之派生一些中等规模的断层,如FsZ、凡,等。可能还有一系列煤层小断层没有被发现。勘探阶段的岩芯描述和测井解释,表明该区三层煤煤体结构相对破碎,软煤分层相对发育。如位于向斜轴部的3勘探线117孔,在煤层中上部一层较厚的夹研之下,煤层的视电阻率显著增大,标志着软煤分层的出现,其厚度占整个煤厚的2/3以上。断层附近几乎全为软煤。   1.2.2北中部区   北中部区位于4一9线之间,其构造特征与中部和北部区没有截然的界限,呈渐变过渡。该区以构造相对简单为特征,仅发育一些断顶不断底或断底不断顶的小断层,个别断层切穿了整个煤层,断层密度比较小。该区最典型的现象是煤层冲刷和顶板穿刺。三角洲分流河道环境形成的砂岩构成了煤层的顶板(主要局限于7线以北)。同沉积期对煤层进行冲刷,使煤厚减薄;差异压实造成穿刺现象,使得顶板砂岩呈脉状穿刺于煤层。该区构造相对简单的主要原因与煤层的边界条件有关,煤层的顶板为强度极大的中粗粒砂岩,它既不利于形成沿煤层顶板的层间滑动,又保护了煤层免受构造应力的强烈破坏。      因此三层煤的煤体结构在北中部区以碎裂煤为主,一些地方仍保存有原生结构煤,碎粒煤和糜棱煤构成的软分层仅在断层附近存在,部分地带下部存在软煤,但软煤所占煤层总厚的百分比较低。井下观测和测井解释也证实了此点。该区煤f值较大,△P值偏小,瓦斯含量在6m3八左右。说明煤体强度大,瓦斯放散速率小,为非突出煤的特征川。   1.2.3中部区   中部区位于9一12线之间,与北中部区和南部区呈渐变过渡。该区的构造以断裂为主,相对其它地区比较复杂,尤其在10一11线之间,煤层小断层非常发育。中部区三层煤发育的小断层大部分为正断层,个别为逆断层。小断层的走向以NWW向为

文档评论(0)

fengyu4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